望野诗

试策千金马,来登五丈原。
有城仍旧县,无树即新村。
水向兰池泊,日斜细柳园。
涸渚通沙路,寒渠塞水门。
但得风云赏,何须人事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野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庾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望野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探讨:

  1. 作者简介
  • 庾信(493年—558年),字子山,南梁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赋、文等多种文体,其文学成就被后世高度推崇。特别是在五言诗方面,庾信的诗作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 诗歌原文及鉴赏分析
  • 诗中“试策千金马。来登五丈原。有城仍旧县。无树即新村。水向兰池泊。日斜细柳园。涸渚通沙路。寒渠塞水门。”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还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但得风云赏。何须人事论。”这句表达了作者追求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态度。通过这样的诗句,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情怀。
  1. 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 《望野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庾信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南北朝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
  • 该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在创作中受到了庾信作品的启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望野诗》不仅是庾信个人文学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演变的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