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颍川公秋夜诗

泬寥空色远,叶黄凄序变。
洞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百籁含宵啭。
峻雉聆金柝,曾台切银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颍川公秋夜诗》是唐朝上官仪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上官仪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在形式上讲究对仗工整,用词考究,体现了唐代律诗的成熟。同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2. 诗歌原文:《奉和颖川公秋夜》
    泬寥空色远,芸黄凄序变。
    涸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万籁含宵唤。
    峻雉聆金柝,曾台切银箭。

  3. 诗句赏析

  • 泬寥空色远:表达了一种空旷而深远的感觉,诗人通过对天空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高远的境界。
  • 芸黄凄序变:描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草木枯黄,自然界的景象随着季节的变迁而改变,增添了一份哀愁。
  • 涸浦落遵鸿:描绘了秋天水枯竭后的场景,大雁南飞,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岁月的流逝。
  • 千秋流夕景:通过“流”字的使用,表达了时间流转不息,景色依旧的美丽画面。
  • 万籁含宵唤:形容夜晚的各种声响,如虫鸣、叶响等自然之声,都融入了这静谧的夜色之中,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 峻雉聆金柝:以雄鸡报晓的场景,象征时间的推移和新的一天的到来。
  • 曾台切银箭:以银箭计时,暗示着时间的紧迫感和生活的不易。
  1. 艺术特色
  • 严谨的结构:诗歌结构严谨,每一句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
  • 丰富的意象: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如夜空、星辰、河流、大雁等,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秋天夜晚的独特感受,以及对生命、自然和时光的深刻思考。
  1. 文化背景
  • 在中国文学史上,秋天常常被视为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而夜晚则容易引发人们的遐想。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首《和颍川公秋夜诗》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技巧而成为唐代诗歌的佳作,还因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而被后人传颂。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