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柯乍百顷,擢本或千寻。
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
残核移桃种,空花植枣林。
幽居对蒙密,蹊径转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交柯乍百顷,擢本或千寻。
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
残核移桃种,空花植枣林。
幽居对蒙密,蹊径转深沉。
《咏树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庾信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作者介绍:庾信,生于南朝梁代末期,卒于北周,字子山,号玉山居士。他是南北朝之际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之一,以其文采斐然与政治智慧而知名。庾信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他的诗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的状况。
诗词原文:
交柯乍百顷。擢本或千寻。
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
残核移桃种。空花植枣林。
幽居对蒙密。蹊径转深沉。
诗歌解读:在这首诗中,庾信以松柏作为主体进行描绘,通过对其形态与特性的刻画,展现了其坚劲挺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诗中“交柯乍百顷”意味着松树枝条交错如同广阔无垠的田野,“擢本或千寻”则形容松树根部盘结,直指云霄。此外,诗人通过对比“枫子”与“桐孙”,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更迭。
庾信的《咏树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它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咏树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庾信卓越的文学才能及对自然美的感悟与赞美,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