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萧左丞咏摘梅花诗

窗梅朝始发,庭雪晚初消。
折花牵短树,攀丛入细条。
垂冰溜玉手,含刺罥春腰。
远道终难寄,馨香徒自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萧左丞咏摘梅花诗》是南北朝诗人庾肩吾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庾肩吾,南朝文学家,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作在当时广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 萧左丞,具体身份不详,但与庾肩吾一同参与了此诗的创作活动。
  1. 诗词原文
    窗梅朝始发,庭雪晚初消。
    折花牵短树,攀丛入细条。
    垂冰溜玉手,含刺罥春腰。
    远道终难寄,馨香徒自饶。

  2. 诗歌赏析

  • 窗梅朝始发,庭雪晚初消。:描述了早晨窗内开放的梅花和傍晚庭院中尚未消融的积雪,营造出一幅清幽的画面。
  • 折花牵短树,攀丛入细条。:通过描写折取梅花的动作以及攀援进入花丛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细腻而生动的描绘。
  • 垂冰溜玉手,含刺罥春腰。:形容在寒冷的冬天里,手指被冰凉的水滑过如同抚摸白玉,而梅花的刺则缠绕在腰间,形象地描绘了冬日中的自然景观。
  • 远道终难寄,馨香徒自饶。:表达了虽然远方难以将梅花寄送,但梅花的香气却能独自弥漫,传达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叹。
  1. 主题思想
  • 此诗以咏梅为题,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美好事物坚持不渝的态度。
  1. 艺术特点
  •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容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梅花的喜爱。
  •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全诗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都有清晰的主题和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1. 文化意义
  • 作为文学作品,《同萧左丞咏摘梅花诗》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影响力延续至今。

《同萧左丞咏摘梅花诗》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