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帷鉴明月诗

长河上桂月,澄彩照高楼。
分帘疑碎璧,隔幔似垂钩。
窗外光恒满,惧中影暂流。
岂及西园夜,长随飞盖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薄帷鉴明月诗》是南北朝诗人张正见创作的五言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信息,以帮助理解其文化和历史价值:

  1. 诗人简介
  • 生平经历:张正见,南朝陈清河人,字见赜。他是梁武帝时期的射策高第,后被授以邵陵王国左常侍等职。元帝建立后,他迁至彭泽令,入陈后官至通直散骑侍郎。宣帝太建年间去世,终年四十九岁。
  • 作品风格:张正见的诗歌以五言为主,善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他的诗作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高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诗歌原文
  • 原文内容:《夜中不能寐》是《咏怀诗》的第一首,其内容反映了诗人生活在黑暗现实中的内心苦闷,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希望的迷茫和忧虑。诗中写道:“长河上桂月,澄彩照高楼。分帘疑碎璧,隔幔似垂钩。窗外光恒满,惧中影暂流。”
  • 诗意解析:诗人通过对月华、清风、孤鸿、翔鸟等自然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在长夜未央时代的徘徊和忧思。这些意象不仅烘托了夜晚的氛围,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定。
  1. 主题思想
  • 表达情感:诗中的“明月”、“清风”等元素,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观,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这些元素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感受。
  • 反映时代:作为南北朝时期的产物,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在那个时代,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种时代的反思和批判。

《薄帷鉴明月诗》不仅是张正见个人创作才华的展现,也是南北朝时期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的缩影。它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