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元襄王第诗

伏轼窥东苑,收泪下玉桥。
昔时方毂处,于今共寂寥。
夹池犹袅袅,仙榭尚迢迢。
一同西靡柏,徒思芳树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元襄王第诗》是南北朝诗人萧子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入元襄王第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现实的凄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萧子范,南朝梁南兰陵人,字景则。他在历史上以文才被王所爱,被赞誉为宗室奇才,曾使作《千字文》,在王府中文笔皆由其草之。他历官十余年,不出诸王藩府,后被简文帝召为光禄大夫。卒谥文,有集已佚。
  2. 创作背景:《入元襄王第诗》的创作背景是萧子范因不满当时的政治局势,选择隐退于王府。他的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所作,通过对元襄王第的描写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和对历史的感慨。
  3. 诗歌原文及译文:伏轼窥东苑,收泪下玉桥。昔时方毂处,于今共寂寥。夹池犹袅袅,仙榭尚迢迢。一同西靡柏,徒思芳树萧。
  4.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哀愁。同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5. 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是研究南北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6. 文学地位:《入元襄王第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南朝梁时期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示了作者萧子范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入元襄王第诗》不仅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时空的限制,继续影响着后人的审美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