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堂上歌行

四坐且莫喧,听我堂上歌。
昔仕京洛时,高门临长河。
出入重宫里,结友曹与何。
车马相驰逐,宾朋好容华。
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
轻步逐芳风,言笑弄丹葩。
晖晖朱颜酡,纷纷织女梭。
满堂皆美人,目成对湘娥。
虽谢侍君闲,明妆带绮罗。
筝笛更弹吹,高唱好相和。
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
欲知情厚薄,更听此声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代堂上歌行》是南北朝时期鲍照的作品,该诗描绘了昔日在京城洛阳的荣华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奢华与浮华。下面将围绕此作品展开分析:

  1. 作者介绍
  • 鲍照是南朝宋末齐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风格豪迈、激昂,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尽管他的生平事迹多有争议,但他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 《代堂上歌行》的原文如下:
    四坐且莫喧,听我堂上歌。
    昔仕京洛时,高门临长河。
    出入重宫里,结友曹与何。
    车马相驰逐,宾朋好容华。
    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
    轻步逐芳风,言笑弄丹葩。
  1. 诗歌赏析
  • 描写贵族生活:诗中通过“出入重宫里”和“结友曹与何”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古代贵族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其富贵和权势。
  • 反映社会风气:通过“车马相驰逐”和“宾朋好容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奢侈和浮华现象,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抒发个人感慨:如“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伤之情。
  • 赞美自然美景:“轻步逐芳风,言笑弄丹葩”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自然景色的喜爱和欣赏。
  1. 文化意义
  • 反映历史变迁:《代堂上歌行》通过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反映了从汉魏到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巨大变迁。
  • 展示时代风貌:通过对当时贵族生活的描写,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1. 艺术成就
  • 语言风格:鲍照的语言风格豪放、奔放,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结构布局:《代堂上歌行》的结构布局严谨,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显示出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代堂上歌行》不仅展示了鲍照卓越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俗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资料,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首诗,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