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三首 其二 灯

发翠斜溪里,蓄宝宕山峰。
抽茎类仙掌,衔光似烛龙。
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
孤对相思夕,空照舞衣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咏·灯》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与注释
  • 发翠斜溪里,蓄宝宕山峰。抽茎类仙掌,衔光似烛龙。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孤对相思夕,空照舞衣缝。
  1. 诗歌主题与背景
  • 《杂咏三首其二灯》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灯的特征和作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中描述了灯不寻常的起源和它作为光源的角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情感。
  1. 诗歌的艺术手法
  • 谢朓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灯比作仙人手掌和汉武帝金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1. 诗歌的思想内涵
  • 通过对灯的描述,诗人可能借此寄托自己的孤独、寂寞或者对未来的期待。
  1. 诗歌的文学价值
  •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谢朓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一种特色,即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来表现情感和景象。

《杂咏·灯》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