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筵西堂落日望乡

沈病已绵绪,负官别乡忧。
高城凄夕吹,时见国烟浮。
漠漠轻云晚,飒飒高树秋。
乡山不可望,兰卮且献酬。
旻高识气迥,泉渟知潦收。
幸遇庆筵渥,方且沐恩猷。
芸黄先露早,骚瑟惊暮秋。
旧城望已肃,况乃客悠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侍筵西堂落日望乡》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对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谢朓,字阳阳,陈郡谢氏,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与鲍照并称“大小谢”,是南朝诗坛的佼佼者。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广泛,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1. 诗作原文
    沈病已绵绪,负官别乡忧。高城凄夕吹,时见国烟浮。漠漠轻云晚,飒飒高树秋。乡山不可望,兰巵且献酬。

  2. 词句注释

  • “沈病”指身体不适。
  • “负官”意指因为公务而离乡。
  • “高城”指的是高大的城楼或城堡。
  • “国烟浮”描述远处的烟雾或景色如在国境之中漂浮。
  • “漠漠轻云晚”描绘傍晚时分天空中轻薄的云彩。
  • “飒飒高树秋”描写秋天里高耸入云的树木发出的飒飒声响。
  • “乡山不可望”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 “兰巵”是一种古代酒器,此处用以比喻酒意。
  1. 白话译文
  • 诗人因病身患沉疴,心情郁闷。
  • 远离故土,心中满是离别之愁。
  • 夕阳西下时的城郭显得更加凄凉,时不时可以看到远方的烟雾缭绕。
  • 天边的云朵渐渐变得沉重而低垂,高高的树木在秋风中摇曳。
  • 家乡的山川变得模糊不清,无法再遥望。
  • 现在只能在宴会上举杯祝饮,暂且忘却心中的忧愁。
  1. 创作背景
  •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因公事而离开家园,面对故乡和国家的双重思念,以及身体上的不适,共同塑造了这首作品的独特情感色彩。
  1. 名家点评
  • 对于这首诗的赏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诗中的自然景观被赋予了深刻的情感内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也有学者从文学手法的角度出发,认为此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1. 轶事典故
  • 关于谢朓的生平,有一段流传甚广的故事。据说谢朓曾在某次宴会上,因身体不适而暂时退出。然而,当他回到座位时,发现主人已经将酒席设好,并邀请他继续饮酒。这一举动让谢朓深感感动,也让他更加珍视与主人的友谊。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谢朓的谦逊和善良,也展示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侍筵西堂落日望乡》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到诗人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