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 其七

高节难久淹,劫来空复辞。
迟迟前途尽,依依造门基。
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
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
美人望昏至,惭叹前相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胡行》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而非颜延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模拟秋胡妻的口吻,叙述了整个事件。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品背景:高适生活在唐朝,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而《秋胡行》的创作背景,与高适的生平经历有关。高适曾担任过官职,并在官场中经历了不少波折。这首诗可能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或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思考。
  2. 作品形式:《秋胡行》属于七言律诗,这是一种古典诗歌的形式。七言律诗在格式上要求每首诗有八句,前四句为韵律部分,后四句为内容部分。这种形式使得诗歌在结构上更为严谨,同时也能更好地表现诗人的情感。
  3. 作品主题:这首诗的主题集中在婚姻、责任和个人选择等方面。它通过叙述秋胡与其妻子的关系,探讨了婚姻中的忠诚与背叛,以及人们在面对诱惑时的道德选择。这些主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4. 作品特色:高适的诗歌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而著称。在《秋胡行》中,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同时,这首诗还体现了高适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5. 作品影响:《秋胡行》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被广泛传颂,更因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而成为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秋胡行》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