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颂 其三

食时辰,无明本是释迦身。
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
认声色,觅疏亲,只是他家染污人。
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二时颂 其三》是南北朝时期宝志禅师的作品,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真谛与修行的奥义。以下是对这部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背景:“十二时颂”系列作品,包括《十二时颂·其一》、《十二时颂·其二》和《十二时颂·其三》,由南朝僧人宝志禅师所创作。宝志禅师在世时,以其高深的禅学造诣和预言才能,受到当时帝王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崇敬。他出入宫廷多年,被邀请进华林园讲禅,梁武帝甚至允许他自由出入禁内。
  2. 作品风格:《十二时颂 其三》的风格简洁明了,语言洗练,体现了禅宗追求直指人心、破除言语文字束缚的特点。通过日常的食时辰(饭点)、行走等自然行为,揭示出无明即是释迦牟尼佛的本体。这种直接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极高的思想深度。
  3. 主题内容:宝志通过对日常行为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无明本是释迦身”的观点,即一切烦恼和迷惑的根源在于自身的无知。这一观点既是对佛教教义的实践诠释,也是对人生困境的一种深刻洞察。
  4. 文学价值:作为一部文学性很强的禅宗语录,《十二时颂 其三》不仅仅是对生活现象的描述,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它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和分析,引导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者的指导,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的新视角。

宝志禅师通过《十二时颂 其三》,将禅宗的核心思想——顿悟与直指人心——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他的这一尝试,不仅丰富了中国禅宗的思想内涵,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