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科头 其九 断除不二

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
一切不能为害,坚固犹若金刚。
不著二边中道,翛然非断非常。
五欲贪嗔是佛,地狱不异天堂。
愚人妄生分别,流浪生死猖狂。
智者达色无碍,声闻无不恛徨。
法性本无瑕翳,众生妄执青黄。
如来引接迷愚,或说地狱天堂。
弥勒身中自有,何须别处思量。
弃却真如佛像,此人即是颠狂。
声闻心中不了,唯只趁逐言章。
言章本非真道,转加务刚强。
心里蚖蛇蝮蝎,螫著便即遭伤。
不解文中取义,何时得会真常?
死入无间地狱,神识枉受灾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宝志大师的《十四科头·其九·断除不二》是一首探讨佛教中“不二”思想以及修行方法的诗歌。在这首诗中,宝志大师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一切不能为害,坚固犹若金刚。不著二边中道,翛然非断非常。五欲贪嗔是佛,地狱不异天堂。愚人妄生分别,流浪生死猖狂。智者达色无碍,声闻无不恛徨。
  1. 作者介绍
  • 宝志大师:宝志大师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高僧,以其深厚的佛法修为和对教义的精深理解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多涉及佛教哲学和修行实践,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1. 诗歌主题
  • “不二”思想:宝志大师在这首诗中探讨了佛教中的“不二”概念,即事物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他认为,通过修行可以避免陷入二元对立的误区,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1. 修行方法
  • 避免二元对立:诗中提到的“不著二边中道”,指的是修行者应该在保持内心坚定的同时,又能超越二元对立,既不执着于任何一方,也不否定另一方的存在。这种修行态度有助于修行者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
  1. 社会影响
  • 文化价值传承:宝志大师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研究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解读他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1. 现代意义
  • 心灵启迪: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诱惑,宝志大师的思想可以为现代人提供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启迪。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修行方法,人们可以培养更加健康和和谐的生活方式。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宝志大师的语言风格简洁有力,能够直接而深刻地表达其思想。这种语言风格在诗歌中尤为突出,使得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 综合评价
  • 文化贡献:宝志大师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精髓。

宝志大师的《十四科头·其九·断除不二》不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也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的文化作品。它不仅体现了古代诗人对“不二”思想的深刻理解,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追求心灵自由和平衡的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