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
伊余何为客,独守云台中。
途遥已日暮,时泰道斯穷。
拔心悲岸草,半死落岩桐。
目送衡阳雁,情伤江上枫。
福兮良所伏,今也信难通。
丈夫自有志,宁伤官不公。
途中述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途中述怀》是唐代诗人李百药的一首著名诗作。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作品原文
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
伊余何为客,独守云台中。
途遥已日暮,时泰道斯穷。
拔心悲岸草,半死落岩桐。
目送衡阳雁,情伤江上枫。作者简介
李百药生活在隋末唐初时期,他的生平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他的父亲李德林曾任隋文帝时期的内史令(宰相),而李百药本身则是一位博学强记的“奇童”,自幼多病。尽管出身名门,但李百药的一生却并不顺遂,他多次被召入朝廷,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获得重用,而是选择了隐居生活。诗作鉴赏
《途中述怀》是一首充满悲壮与坚韧气息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诗中,李百药描述了自己作为客子的无奈与孤独,表达了在漫长旅程中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途中述怀》不仅是李百药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唐代文学与历史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了解到李百药的生平事迹,还能深入感受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