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
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
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感秋寄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秋寄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原名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汉族,元和元年(806年)进士,任左拾遗,参予政务。后官至翰林大学待郎、江州司马、杭州刺史,最终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艺术上,白居易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诗歌创作方面亦颇有成就,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李白、杜甫齐名,同称“李杜白”。他的诗语言平易近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对后世影响极大,故苏轼称赞他“文章自在班超右,意气高于百世孙”。著有《白氏长庆集》。
诗歌原文: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 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 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主题内容:此诗首联点题,表明已经一年已经到了深秋,诗人伤感他们两人的恋情;颔联抒发了分离时的愁恨;颈联以燕子与蕙兰分别比喻作者和恋人,暗示他们之间发生恋爱的悲剧;尾联发出惆怅之叹,诗人已经明白他们结婚之希望渺茫。全诗律法严整,颔联与颈联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含而不露地表达出诗人的痛苦和思念。
白居易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不仅在诗歌上有极高的成就,还涉猎散文和其他领域。而《感秋寄远》则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佳作之一,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于爱情的深切感悟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