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钱塘江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钱塘江潮》是中国古代诗人苏轼的名篇,描绘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景象。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魅力,也融入了对人生哲理和宇宙观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想象以及精炼的语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钱塘江潮》
苏轼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白。
此诗描绘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展现了钱塘江潮的巨大威力和壮丽景色。从八月涛声到汹涌澎湃的气势再到最终退去,整个过程充满了动感与变化,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之中。
诗歌赏析
- 视觉描写:诗中通过“头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