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秋夜曲二首

天清漏长霜泊泊,兰绿收荣桂膏涸。
高楼云鬟弄婵娟,古瑟暗断秋风弦。
玉关遥隔万里道,金刀不剪双泪泉。
香囊火死香气少,向帷合眼何时晓。
城乌作营啼野月,秦州少妇生离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这两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于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第一首诗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描述了秋季的景象:露水沾湿了林中的枫叶,使之凋零,而巫山、巫峡一带更是寒气逼人。这里的“气萧森”形容了秋天的氛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接着,“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通过“关山三五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而“客子”则指远离家乡的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秋夜且莫登玉台,手持丹桂树,咽欲作吴歌。”这里,“且莫登玉台”意味着暂时不要登高望远,因为高处不胜寒;而“手持丹桂树”则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最后两句则是以“咽欲作吴歌”来表达内心的激动和期待,希望能在秋天的夜晚吟唱吴地的歌曲,以此寄托情感。

第二首诗中,“西风袅袅度江口,半生已分付清秋。”这两句通过“西风袅袅度江口”描写了秋风拂过江面的情景,而“半生已分付清秋”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感慨,似乎将一生的经历都与秋天这个季节联系起来。接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描述了连绵不断的秋雨以及清晨送别的情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凉。最后一句“孤舟一系故园心,淡月生云梦自迷”,则通过“孤舟一系故园心”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远方的迷茫和无助。

《秋夜曲二首》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内心的抒发,展现了王昌龄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沉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