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道逐教偈

道体本无修,不修自合道。
若起修道心,此人未会道。
弃却一真性,却入闹浩浩。
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背道逐教偈》是唐代诗人本净的作品,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道教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本净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
  1. 诗歌原文
  • 道体本无修,不修自合道。
  • 若起修道心,此人未会道。
  • 弃却一真性,却入闹浩浩。
  • 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核心在于探讨“无为”与“修行”的关系。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刻意去追求某种外在的形态或成就,而在于保持一种内在的自然状态,即所谓的“一真性”。
  • 诗中提到的“若起修道心,此人未会道”,暗示了过度的干预和执着反而可能导致对道的偏离。
  1. 艺术特色
  • 本诗的语言简洁明了,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观点。
  • 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诗人构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世界,让读者能够从中汲取智慧。
  1. 文化背景
  •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道教作为当时的主导宗教之一,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 本净作为一位重要的诗人,其作品自然也会受到当时道教思想的影响。
  1. 影响评价
  • 《背道逐教偈》因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深刻的艺术表达,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许多诗人和学者都曾引用或借鉴这首诗中的思想和表达。

《背道逐教偈》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一部佳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经典之作。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关于道和修行的深刻思考,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