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悠悠旋一空,多情偏解挫英雄。
风光只在歌声里,不必楼前万树红。
偶题三首
介绍
《偶题三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绝笔之作。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秋天,当时王维被贬为济州司户参军,他怀着失望和悲愤的心情来到济州任上,却因为得罪了上司而被免官,最后被流放到雍州南面的黔中(今湖南零陵)。这期间,王维在济州、永嘉等地辗转生活了两年多。公元725年春,他被召回京,但不久又被降职为太子中允。
王维在这组诗里抒发了他在政治上失意后所感受到的孤独和苦闷。他写自己对仕途的厌倦以及由此产生的消极情绪。这首诗通过描写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相关推荐
【解析】 此诗题一作《偶题二首》。“浮世悠悠旋一空,多情偏解挫英雄”两句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皆如梦幻一样,转瞬即逝,人生短暂而虚幻。然而,人们往往因为对功名利禄的迷恋与追求,才使得英雄好汉们屡遭挫败。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对现实不满,实则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身陷逆境仍坚持奋斗而不被挫折所屈服的英雄们的赞美之情。“风光只在歌声里,不必楼前万树红”两句是说:只有在歌声中才能领略到那令人陶醉的美好风光
偶题三首 小池随事有风荷,烧酹倾壶一曲歌。 欲待秋塘擎露看,自怜生意已无多。 注释 - 小池随事有风荷:小池塘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就像有风吹过的荷叶一样。 - 烧酹倾壶一曲歌:在祭祀时,人们会点燃香烛,倒上酒,唱起歌曲以示敬意。 - 欲待秋塘擎露看:我希望能等到秋天的池塘边,欣赏到露水形成的美景。 - 自怜生意已无多:感叹自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命力和活力。 赏析 这首诗以小池塘为背景
偶题三首 辽阳音信近来稀,纵有虚传逼节归。 永日无人新睡觉,小窗晴暖螖虫飞。 注释: 辽阳:指辽阳这个地方,辽阳是当时一个边远的边境城市。 音信近来稀:近来辽阳那边的消息很少。 纵有虚传逼节归:即使有传言说有人被迫节操归来。 永日无人新睡觉:整日没有人休息,我也没有睡。 小窗晴暖螖虫飞:小窗户透出温暖的阳光,小房间内螖虫飞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贞元六年(780年)春作于洛阳时的作品
【注释】 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曾因政治才能被汉文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给事中。后因遭忌而贬谪长沙(今湖南长沙)。著有《新书》。 桓谭:西汉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曾以“图谶”之说见用,又曾以妖妄之言被贬为庶人。 谶:预言吉凶的神秘文字。 吾道:我的志向和主张。 【赏析】 这是诗人自题的一首五言律诗,借古喻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愤懑之情。 首句“贾谊因才逐”,是说贾谊由于才华出众
偶题三首 郑兴亲未葬,张籍眼多昏。何时解印绶,归去卧山村。 注释: 郑兴的亲人还没有入土,张籍的眼睛也变得模糊。什么时候能够卸下官职和官带,回到山村里过上宁静的生活呢?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王禹偁在《偶题》中的作品。诗中通过“郑兴亲未葬”及“张籍眼多昏”这两个场景,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何时解印绶”一句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自己身份的思考和对未来生活安排的期待
【注释】厌:满足。分司:分别到地方任职,指罢官。寸心:内心。所顾:所虑,担心的。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担忧和牵挂之情。诗的前两句写自己对官场生活已经厌烦,希望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后两句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既担心自己的前途,又担心家人的生活。这种感情是复杂而微妙的,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生活的渴望,既有对家庭的担忧,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注释】 ①三首:本篇共三首。 ②崔嵬(wéi):高峻。 ③底处:何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门外青山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理解。全诗以“看”字为线索,从视觉角度出发,描写了青山、云雨等景象。 第一首写青山。诗人把青山比作堆积着翠绿、紫色的山堆;又把自己比做幅巾终日面朝青翠的山峰,意在表明自己与大自然是亲密无间,融为一体的。 第二首写云雨。诗人用“只看”二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分析能力,这是一道基础题。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作答。首先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和注释进行分析。“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的意思是:劈开峡谷轰鸣震耳欲聋的雷声,无数瀑布从天而降奔腾而出。“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的意思是:枯干的小树小木筏无处停泊,一江冷清碧绿的流水自旋流回。“擘开”
【注释】 偶题三首:偶然写的三首诗。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诗人沿着小径走着,顺着山间清溪的流向寻找源头。行到源头却惘然,走到源头却感到茫然若失。始悟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终于明白,真正的源头在前方,而自己却无法到达。于是便拄着拐杖随意地欣赏沿途的风景。 【赏析】 此诗是一首即兴诗,写诗人在游历山水时的一种感受。首句说沿着溪水寻找溪水的源头,走到溪水的尽头,反而觉得茫然
【注释】: 暮年(指晚年):晚年,指人到老年时。 无杂虑:没有其他杂念和烦恼。 关情:关心世事,牵萦于心。 入市(进入市场)非求利:进入市场不是为了赚钱。 居山岂为名:居住在山上不是为了名声。 诚存心自逸:真诚地保持本心就会自我超脱。 足健步常轻:身体健康,走路轻松。 却是行游处:却成了游玩的地方。 春风日日生:每天都是春天的气息。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作者晚年生活乐趣的五言诗,表达了他安贫乐道
【解析】 题干是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赏析,这是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答题前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首联“寂寞园林迥”“栖迟”是说诗人自己身处僻静之处,心境也显得格外寂寞;“念虑宽”表明了诗人的心境。颔联写诗人在庭院中听到雨声,看到砌上的雨声,风声,感受到风色透帘进来的寒冷。颈联写诗人在义理上没有新的收获,交游的朋友很少,只有梅花陪伴着他
【注释】 日:一天。 门:指家门前。 纷:繁多的样子,此处指梅花开得繁密。 垂柳:垂杨树。 青丝:指柳条。古人称“柳”为“垂杨柳”,故称其为“青丝”。 把酒怀情久:指诗人饮酒以抒怀。 闲来复闲往:闲散无事时来去自如。 逶迤:曲折连绵的样子。 【赏析】 《偶题三首》是唐代诗人贾至的组诗作品。此诗写于天宝年间(742—756),是一首咏物抒情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注释】 1.偶题三首:即《山中偶作》三首。 2.日落风欲静:夕阳西下,风渐渐平息,似乎要安静下来。 3.鸟啼人自闲:鸟儿鸣叫,人们也感到悠闲自在。 4.白云如解事:白云好像能理解世事,知道下雨就回到山上。 5.成雨便归山:如果下雨了,云彩就会回到山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山中闲居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然自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首句“日落风欲静”
以下是对《偶题三首》的逐句释义: - 第一首:“倦鸟投林处,斜阳在树枝。” 这句诗描述了鸟儿疲倦后选择回到栖息的地方,而夕阳则挂在树枝上。通过这景象,朱熹传达了事物各有归宿的道理。 - 第二首:“薄云收未尽,山雨乍晴时。” 这句诗描绘了天空中薄云逐渐消散,山间突然下起雨来的场景。朱熹通过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而艰难的。 - 第三首:“寻求真理需笼罩全局
注释:熏风吹拂而来,吹动我庭前的树木。鸟儿喜欢繁茂的树荫,飞过来又飞走 赏析:这首七绝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庭院中感受到春风的吹拂,同时看到了树上鸟儿的欢快景象。诗人以清新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