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恨艰危日日多,时情其奈幸门何。
貔貅睡稳蛟龙渴,犹把烧残朽铁磨。
狂题十八首
介绍
《狂题十八首》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作品,属于七言律诗形式。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对《狂题十八首》的详细介绍:
- 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 《狂题十八首》的作者为司空图,他是晚唐诗人,以七言律诗见长。他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被后世广泛传颂。
-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
莫恨艰危日日多,时情其奈幸门何。
貔貅睡稳蛟龙渴,犹把烧残朽铁磨。
别鹤凄凉指法存,戴逵能耻近王门。
世间第一风流事,借得王公玉枕痕。
- 翻译:
不要怨恨艰难险阻的日子天天都有,时世的情感真是无可奈何。
貔貅沉睡安稳,蛟龙口渴却只能磨碎烧毁的旧铁块。
别鹤的凄美让人心痛,它的法度依然存在,戴逵曾经因接近权贵而感到羞耻。
世间第一件风流的事,就是借用王公的玉枕留下痕迹。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貔貅、蛟龙等动物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时局的坚韧与不屈。同时,通过对“别鹤”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此外,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于权力和地位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狂题十八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它以其深邃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与品味。
相关推荐
注释:不要恨艰难困苦的日子一天天增多,世事无情,又奈何?貔貅(pi xiu)卧稳了,蛟龙渴了,还是磨着那烧残的朽铁。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全诗通过对古代名将李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莫恨艰危日日多”是说不要怨恨艰难困苦的日子一天天增多,这实际上是在劝慰自己或他人要坚强地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次句“时情其奈幸门何”则是说世事无情,又奈何
狂题十八首 别鹤凄凉指法存,戴逵能耻近王门。世间第一风流事,借得王公玉枕痕。 赏析 司空图的《狂题十八首》是晚唐诗人的作品,其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一种独特看法。诗人用“别鹤凄凉指法存”来描述自己的处境和心境,同时也暗喻着诗人对世俗世界的疏离感。而“戴逵能耻近王门”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品质。 “世间第一风流事,借得王公玉枕痕。”这句诗中
狂题十八首 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胆徒倾致铄金。 不是史迁书与说,谁知孤负李陵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理解。诗中的“交疏”一词,指的是人际关系的疏远和冷漠,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评。同时,诗中的“肝胆徒倾致铄金”,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为了理想和信念而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李陵的引用
狂题十八首 南华落笔似荒唐,若肯经纶亦不狂。 偶作客星侵帝座,却应虚薄是严光。 注释:南华,指庄子。南华落笔似荒唐,如果真能治理国家,就不会这样狂妄自大了。偶作客星侵帝座,却应虚薄是严光。意思是你偶尔也像严光一样隐居山林,但是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责任。 赏析:这是一首寓言诗,诗人假托庄子的口吻,讽刺那些只懂空谈,不务实际的人。庄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德”是世界万物生成的根本
狂题十八首 不劳世路更相猜,忍到须休惜得材。 几度懒乘风水便,拗船折舵恐难回。 注释:不需要再担心世人的猜忌,要珍惜那些值得爱惜的人才。曾经几次因为不愿顺应潮流而错失机会,现在如果强行扭转局面恐怕难以成功。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仕途上失意后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全诗通过对比自己与人才的关系,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和对世路的不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即人才难得,而世路险恶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1. 由来相爱只诗僧 - 注释: 从古至今,我与诗歌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2. 怪石长松自得朋 - 注释: 那些奇特的石头和常青的松树似乎成为了我的知己。 3. 却怕他生还识字 - 注释: 害怕在另一个世界,他(可能是诗僧)能够认出我来。 4. 依前日下作孤灯 - 注释: 就像以前一样,我独自在夜晚点亮这盏孤灯。
【注释】 老禅:老和尚,僧人。佛边:佛寺附近之地。信缘:佛教语,缘分、因果。须:必须。作且闲人:暂且做一位闲人。 【赏析】 这是一首题僧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寺庙旁山峦叠嶂的图景,并表达了作者对佛门清净环境的向往之情。 “老禅乘仗莫过身”:老和尚乘坐法杖在寺院周围巡视,不要从他身边经过。 “应是佛边犹怕闹,信缘须作且闲人。”:佛祖身边的环境虽然宁静,但仍然担心有打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简单分析,然后结合注释、关键词等找出诗人的情感,最后结合全诗概括出情感主旨。 此诗的注释是:止竟——到底;柴关——柴门(即篱笆门);轰霆——雷鸣;蛟龙窟——深山大泽;狂风卷出山——被狂风吹出深山。 译文:到底还是闲人不愿意闲下来,只是把无事的时间都关在柴门前。雷霆轰鸣声震破深山老林
【注释】 地下修文著作郎:指在阴间担任官职的读书人。 生前饥处倒空墙:生前饥饿时,连一砖一瓦也填不满肚子,死后连一块墙皮也没有留下。 何如神爽骑星去,犹自研几助玉皇:还不如神仙驾着流星飞去,还用几案研磨着为玉皇大帝起草诏令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鬼诗。诗人通过对比,写出了鬼的可怜可恨,同时也流露出对鬼的同情和惋惜。首联是说,鬼虽然能修炼成仙,但死后仍要受阎王爷的折磨;颔联则是说,鬼生前虽穷
【注释】 雨洗芭蕉叶上诗:雨水洗过的芭蕉叶上的诗句。 凭槛晚晴时:倚着栏杆,看傍晚晴朗的时候。 凭,倚;槛,栏杆。 故园虽恨风荷腻:旧居虽然令人遗憾,因为荷花被风吹得油腻了。 新句闲题亦满池:新的诗句,随意题在池塘边,也使整个池塘充满了诗意。 【赏析】 《狂题十八首》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咏叹自己的心情为主调,抒发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一种豪迈旷达的人生境界。 第一首
释义: 初时拄着拐杖去邻村,逐渐到了清明节也关门。 三十年来推说生病不上班,今朝因病卧病感皇恩。 注释: 狂题十八首:指诗人晚年写的《狂题》诗十八首。 拄杖向邻村:拄着拐杖走向邻村。 渐到清明亦杜门:逐渐到了清明时节也不出门。 三十年来辞病表:已经三十年没有说过自己有病。 明朝卧病感皇恩:今天躺在床上又感到国家的恩典。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年老体衰的情况下所写的。诗人从年轻时开始
【注释】青毡:指代皇帝的御座。芭蕉:一种植物,叶子长而圆,绿色。阿刘:汉代乐浪郡的郡长刘向。宿债:宿怨、宿怨未了。折供钱:指以文才换取钱财。 【赏析】此诗为诗人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时所作。当时诗人被贬为江陵府司马。诗人用“青毡”与“芭蕉”比喻自己的处境,既表明自己对朝中权贵的不满,也暗含自己对朝廷的失望之情。诗人借“阿刘还宿债”之典,表明自己虽然被贬,但仍怀有报国之志
芭蕉丛畔碧婵娟,免更悠悠扰蜀川。 应到去时题不尽,不劳分寄校书笺。 注释:芭蕉丛畔的碧色花朵如同婵娟一般娇美,不需要再为它增添忧愁而打扰蜀地的平静了。当离开时应该写尽所有关于她的诗句,但不必把那些诗句寄送给我,因为我已经拥有她了。 赏析:此诗以“芭蕉丛畔碧婵娟”起兴,以“免更悠悠扰蜀川”作结,构思新颖巧妙。前句写景,后句抒情,前后呼应,意境优美,富有韵味。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清新脱俗
【注释】: 1. 自伤衰病渐难平:自怜衰老疾病渐渐难以平复。自伤,指自己感到悲伤。 2. 永夜禅床雨滴声:在深夜的禅床上,听着雨点敲打的声音。 3. 虎疮仍带镞:据说老虎身上的伤口还没有愈合。 4. 吼来和痛亦横行:咆哮着也似乎要把疼痛都赶走。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和尚夜晚听到风雨之声而引起的感触。 首联“自伤衰病渐难平,永夜禅床雨滴声”,写诗人因年老生病而心情烦乱不堪
狂题十八首 昨日流莺今日蝉,醒来夕阳映天边。 六龙长辔困难行,何忍再乘险势鞭。 注释与赏析: 1. 翻译: - “昨日流莺今日蝉,起来又是夕阳天。”:昨天的黄莺今天已变为蝉鸣,日落西山,又是一个傍晚。 - “六龙飞辔长相窘,更忍乘危自着鞭。”:古代皇帝用的六马战车,因难以驾驭而感到困扰,甚至不忍再去使用它们,亲自驾御。 2. 译文: - 昨日的流莺如今已是蝉声,日落后的黄昏又再次来临
【注释】 狂:放浪,不受拘束。有是有非还有虑:意谓有所作为却无明确目标。 无心无迹亦无猜:意谓做事不拘形式、无拘无束。 不平便激风波险:意谓当国家不安定时就会产生祸乱。 莫向安时稔祸胎:意谓在太平时期要警惕祸难的萌芽。 赏析: 《狂题十八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组诗。该诗以“狂”字为中心词,表达了李白对人生、对政治、对社会的看法和感受,以及他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的人生态度。 首句:“有是有非还有虑”
【注释】 ①狂题:即题壁诗。十八首,指《登科后》诗中的十八行。 ②三署:唐制,县尉、县令、县丞为“三署”,是低级官员的通称。 ③索身:辞官归隐。 ④太行:在今山西境内,山高路险。 ⑤大都:大概,大约。 ⑥闲人:指没有官职,不做事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自抒怀抱之作。 第一联:“十年三署让官频,认得无才又索身。”意思是说,自己做了十多年的官,却多次被罢免(让位),终于认识到自己是无能之辈
狂题十八首 诗中描绘历史风云,抒发个人情感 1. 诗篇开篇 - 曾闻劫火至蓬壶 - 描述历史灾难与家国命运 2. 海枯鳌头缩 - 描述战争影响及国家兴衰 3. 今日家山同此恨 - 表达对家园之痛和对国家未来担忧 4. 人归未得鹤归无 - 反映战乱中生离死别悲剧 5. 鉴赏分析 - 通过历史与个人情感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