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亭晚望夜归

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阴晴掩复开。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
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月小船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花亭晚望夜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律,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在江州期间。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情感,成为唐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诗的开篇“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阴晴掩复开”描绘了诗人在百花亭上所见的自然景观。诗人点明了“晚望”,即傍晚时分站在百花亭上的观望,同时描述了云彩的变化——时而出现又时而消失,仿佛被云雾所掩映。《百花亭晚望夜归》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夜晚景象中。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天气变化与自然声响。诗人通过“日色悠扬”和“雨声萧飒”两个生动形象的词语,传达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凉意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对日落时分和雨过天晴景象的描述,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美和生命力。

“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则透露出诗人当时的身体状况和内心感受。面对岁月的流逝和自己的身体变化,诗人不禁感叹自己的衰老。同时,秋天的到来也让诗人感到忧愁和沮丧,这种心境的表达使整首诗歌显得更加深刻和感人。

“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月小船回”以简洁明快的结尾结束了全诗。诗人虽然有归家的愿望,但心中的愁绪仍未完全消散。在明亮的月光照耀下,诗人乘坐小船返回家中。这里的“满湖明月”不仅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诗意,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澄明与宁静。

这首《百花亭晚望夜归》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表达人生感悟、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它展现了唐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