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
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
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
《宿西林寺》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七绝诗,表达了诗人在山中短暂停留后的归心似箭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作者介绍: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及思想家,以其通俗的文风和关注民众疾苦的思想闻名。他的诗歌多以通俗易懂的风格见长,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积极参与新乐府运动,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诗歌原文: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
诗歌鉴赏:《宿西林寺》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山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用词朴素而富有画面感,如“木落天晴”形容秋天景色宜人,“爱山骑马入山来”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最后一句“一宿西林便却回”,透露出诗人虽然短暂停留,但内心已经满足了,想要回归自然的愿望强烈,反映了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宿西林寺》不仅仅是一首表达自然景观的古诗,更是白居易对理想生活方式的一次深刻探索和表达。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态度的追求。对于喜爱古代文学和艺术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宝藏,值得细细品读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