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边将

防秋戎马恐来奔,诏发将军出雁门。
遥领短兵登陇首,独横长剑向河源。
悠扬落日黄云动,苍莽阴风白草翻。
若纵干戈更深入,应闻收得到昆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边将》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也表达了他们对将士们的深切关怀。以下是关于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李频,唐代诗人,字德新,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人。少时有诗名,曾走访成名诗人姚合,得姚合赏识。宣宗大中八年(854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后升武功令,有政绩,累迁都官员外郎。官至建州刺史。他的诗歌长于近体,工于炼句,但稍显雕琢。
  2. 作品原文及译文
  • 原文:“防秋戎马恐来奔,诏发将军出雁门。 遥领短兵登陇首,独横长剑向河源。 悠扬落日黄云动,苍莽阴风白草翻。若纵干戈更深入,应闻收得到昆仑。”
  • 译文:担心秋天戎马前来袭击,下令派遣将军到雁门关。遥领短兵登上陇头,独横长剑指向河源。悠扬的落日黄云动,苍莽的阴风白草翻。若纵干戈更深入,应闻收复昆仑山。
  1. 诗词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正值边疆战事频繁,诗人通过描写边将出征的场景,表达了对将士们深深的担忧和敬意。同时,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诗人也透露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安宁的期望。
  2. 诗词赏析:从诗歌的语言风格来看,李频的用词精炼而富有画面感,每一句都如一幅画卷般展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遥领短兵登陇首,独横长剑向河源”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边将出征时的英勇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的敬意。
  3. 情感寄托:这首诗不仅是对战争的描绘,更是对将士们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的歌颂。通过对边疆将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4. 历史背景:《送边将》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的边境地区经常发生战争,诗人通过自己的诗歌,记录下了这些历史事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5. 艺术特点:李频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感人。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些都显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送边将》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边塞战争的关注,也反映了他们对将士们的关心和敬意。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爱国情怀和战争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