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夜对月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七夜对月》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十七夜对月》的原文如下: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诗人杜甫在特定时刻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诗的开头“秋月仍圆夜”描绘了宁静而明亮的中秋夜晚,月亮依旧圆满无缺。紧接着“江村独老身”,则揭示了诗人孤独的处境,身处江边村庄的他独自感受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诗中“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表达了诗人与客人之间的互动,通过卷帘的动作展现了月光的皎洁和室内的温馨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陪伴朋友、共赏明月的闲适心情。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描写了月光照射下,水中的潜虬(一种鱼类)也仿佛被惊动,天空中飞鸟的影子在月光下交错闪烁。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体现了诗人观察自然现象的敏锐和细致。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则以简洁的笔触刻画了诗人住所周围的景致,茅草屋旁依偎着橙子和柚子树,露水晶莹剔透,清新而纯净。这些细节不仅美化了画面,更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洁净。

杜甫生活在唐朝中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尖锐的时代。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杜甫却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抒发情感的优秀诗篇。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十七夜对月》便是其中佳作之一,通过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语言魅力,还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