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

挑尽金灯红烬,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定西番》是一首描写边塞思乡之情的词牌名。这首词由晚唐五代时期的牛峤(字松卿,一字延峰)所创作,是“花间派”著名词人之一。牛峤的这首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下面将详细介绍《定西番》:

  1. 作者背景
  • 牛峤出生于陇西(今甘肃西部),祖籍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他出身于唐朝宰相牛僧孺之孙,吏部尚书牛丛之子的家庭背景,在唐代文人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 牛峤的一生经历了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变化,他的词作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波动。
  1. 词牌形式
  • 《定西番》的词牌名本身即蕴含着特定的艺术形式要求,如温庭筠的《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就是一首双调三十五字的词。这种格式对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词牌的形式往往决定了作品的韵律和节奏,对于表达特定主题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双调词牌意味着前后段各四句,且每段前两句和后两句的韵脚相同或相近,这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音韵变化和结构布局。
  1. 内容特点
  • 《定西番》这首词主要描述了征人在外思念故乡的情景。上片通过描绘明月下的思乡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梦想回到长安的渴望,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乡之苦。
  • 此外,牛峤的这首词还融入了边疆风光的描绘,如“紫塞月明千里”,通过自然景观来衬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1. 艺术手法
  • 作为一首边塞词,《定西番》运用了典型的边塞景象和情感,如“羌笛一声愁绝,月裴回。”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自然环境,还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体验。
  • 在艺术手法上,词人通过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技巧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得整首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定西番》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反映了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内涵与美学价值。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