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弦

苍山遥遥江潾潾,路傍老尽没闲人。
王孙不见草空绿,惆怅渡头春复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崔涂的《湘中弦》是一首唐代的七言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怀念而著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人简介:崔涂,字礼山,生于唐僖宗光启四年(888年),卒于生平飘泊之际。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这在他的诗歌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诗人,崔涂终生游历于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其诗作多反映了漂泊生活的孤寂与苍凉之感。

  2. 诗句原文

  • 苍山遥遥江潾潾,路傍老尽没闲人。
  • 王孙不见草空绿,惆怅渡头春复春。
  • 烟愁雨细云冥冥,杜兰香老三湘清。
  • 故山望断不知处,鶗鴂隔花时一声。
  1. 诗句解析
  • 苍山遥遥江潾潾: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山川景象,其中“苍”表现了山的颜色,给人一种深远和静谧的感觉;“遥遥”则强调了距离感,使人感到一种空间上的遥远;“江潾潾”形容江水波光闪烁的样子,给人以动态美的感受。整体上,这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遥远的氛围。
  • 王孙不见草空绿:“王孙”指贵族子弟,这里可能指一位因某种原因未能归来的游子。“草空绿”形容春天的景象,但无人欣赏,表达了游子孤独的心情。
  • 烟愁雨细云冥冥:通过“烟愁”、“细雨”,描绘了一幅连绵细雨中的景致,增添了一种朦胧和忧郁的氛围。“云冥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气氛,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凄清。
  • 杜兰香老三湘清:以杜兰香象征秋天的气息,同时也暗喻了时间的流逝。“三湘”指的是湖南一带,这里的杜兰香被形容为已经凋零、衰老,反映出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变迁。
  • 故山望断不知处:“故山”指诗人的故乡或曾经居住的地方,“望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不知处”既表明了对故乡位置的迷茫,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悲凉。
  • 鶗鴂隔花时一声:鶗鴂是一种鸟类,常在春天鸣叫,这里用来表达春天的循环和时间的更迭。“隔花时一声”意味着虽然听到了鶗鴂的鸣叫声,却只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无法与之共鸣。这种声音虽近在咫尺却难以触及,增加了诗歌的哀婉情感。
  1. 艺术特色
  • 《湘中弦》的音律上采用了入古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味。
  • 用意超于象外,即诗人的寓意超越了字面的含义,给人以更深层次的思考。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1. 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崔涂的作品因其深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推崇。尤其是在唐代诗歌中,崔涂以其流离失所的生活经历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成为了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

《湘中弦》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唐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代表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崔涂深邃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