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采玄珠万恶除,尽令得道入清虚。
乾符显出真金行,备在逍遥三卷书。
玄珠歌
介绍
《玄珠歌》是唐代诗人张果的作品,包含了《玄珠歌 三十》等多篇作品,其中《玄珠歌(其十九)》和《玄珠歌 二十七》尤为著名。张果的诗歌创作展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及佛理的思考与领悟,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情怀。
在分析《玄珠歌》的艺术魅力之前,需要了解的是唐代诗歌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不仅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而且强调诗歌的社会教化功能。他们倾向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来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理想。
《玄珠歌》中的“玄珠”象征智慧,而“鼓吹法雷霆”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气势和力量。这样的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这种思想在他的诗歌中屡见不鲜,反映了唐代诗人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
从文学技巧的角度来分析,张果在《玄珠歌》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搬运”一词的使用,既是一种比喻,又带有浓厚的生活色彩,使得诗歌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这种巧妙的运用,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从文学流派的角度来看,《玄珠歌》属于唐代诗歌中的一种独特流派——佛教诗。这类诗歌通常融合了佛教教义与诗歌艺术,通过佛教故事、人物或意象为载体,传达佛教的智慧和哲理。张果作为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和深邃的人生思考。
《玄珠歌》的创作背景也是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重要方面。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玄珠歌》的创作时期,正是唐朝佛教兴盛的时期,诗人张果可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从而创作出了具有佛教色彩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仅是他个人思想的产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
《玄珠歌》作为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而值得一读,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通过阅读《玄珠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社会风气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世界。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关于道教修炼的。下面是逐句释义及其对应的注释和赏析: 1. 解采玄珠万恶除: - 解释:解开并采集神秘的“玄珠”,用以消除所有的罪恶。 - 注释:这里的“玄珠”指的是神秘的宗教象征物,通常与道家或佛教的思想有关。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玄珠”,可以象征性地清除人的罪过,达到精神上的净化。 2. 尽令得道入清虚: - 解释:让人们完全得到道,进入一种清静无为的状态。 - 注释
【解析】 此诗首联写玄珠歌的作者在皇宫内,以道术炼成一颗神珠,但最终被洪炉吞噬;颔联写神珠散尽之后,元神枯死;末联写诗人面对这惨景,感慨万分。 【答案】 注释:玄珠歌:道士炼丹求长生之歌。宫阙楼台:指皇宫。表道躯:表示自己的道行。不留命本:意谓不留恋自己生命的根本。敌洪炉:比喻炼丹炉。元神散走:指元神已散失。枯庭在:庭前枯萎。抛尽玄珠一物无:指元神已经散尽,留下的只是这颗玄色珠子。 赏析
【注释】 1. 玄珠:道家认为天地万物的本源是“道”,而“道”又是无形无象,不可捉摸的一种东西。这里指一种神秘的东西。体中天:即“太一”。 2. 空敬灵仪拟觅仙:意思是说,我虽然尊敬神灵,但并不打算去寻求什么成仙的方法。 3. 自有玄珠不知处:这里的“玄珠”和前面的“体中天”一样,也是道家所说的神秘之物。“不知处”就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4. 何年归命入丹田:这是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去
注释:我非常依赖自己的聪明,喜欢是非分明,虽然我听到过佛法的道理,但仍然会违背它。 如果我能够不出家,不追求长生不死的法宝,结作一颗玄珠,就能穿透紫微宫。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于自己行为的一种反思与批评。他认为,自己过于依赖自己的聪明才智,喜欢是非分明,即使他听到了佛法的道理,也依然会违背它。这反映出诗人对自己行为的不满和自我批评。然而,他又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即如果他能够不出家
【注释】 谩求:徒然追求。 土塑、丹青:指绘画雕塑,这里指佛道的偶像和装饰。 经文:佛教的经典教义。 玄珠:佛教用语,指真如本性或菩提心。 无价宝:指玄珠。 几时:何时。 觉悟:悟道,即开悟。 驻神精:使精神不散乱,即“定”。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玄珠为题,借对玄珠的赞美,来比喻佛理的深奥。首二句说,人们空费心思去追求那泥塑木雕的偶像和佛道的各种装饰,这些徒有形貌的东西
解析: 1. 诗句解释: - "明暗同源人不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光明和黑暗的根源相同,而人们却无法察觉。 - "若能晓了自幽奇":如果能领悟到其中的玄妙和奇特之处。 - "玄珠定是含光主":这里的“玄珠”指的是一种神秘的、带有光芒的物体或事物,而“含光主”则可能表示这种玄珠具有控制光线的能力。 - "永住金宫月魄池":金宫指的是皇宫,这里可能是在形容玄珠被永久地安置在皇宫之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对诗词进行翻译;最后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译文:我在崖下溪边整顿心神,能够关闭生命的大门。为了得到玄珠镇守灵府,一真行处就有光辉照耀(神光)。 注释:落崖:落在山崖下。整:整顿。机:机心。命扉
玄珠歌 元真散走不能扃,积毒纵横坏百灵。 豁尽玄珠无上宝,醉中生死几时醒? 注释: 玄珠歌: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玄珠比喻人的本性和精神。 元真散走:指人的本性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失去了本来的纯真。 不能扃:指无法束缚或控制。 积毒纵横:指内心的毒素积累,难以清除。 坏百灵:形容内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如同百灵鸟一样哀伤。 豁尽玄珠无上宝:意指通过修行、修炼,能够达到净化心灵、恢复本性的境界。
注释:在大海的深处孕育着生命的元精,里面有一颗玄色的珠子。 不炼不凝抛欲尽,何如黑处顿教明?不炼不凝抛欲尽,如何让黑处立刻变得明亮?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以“玄珠”为核心意象,通过对“玄珠”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首句“冲和海里育元精”,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面,海中蕴藏着生命之源——元精。这里的“冲和”一词,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诗句解读 1 解通神息体藏珍 - 此句表明通过理解和运用“玄珠”的真谛,可以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珍贵智慧。这里的“解通”意味着深入理解、领悟,而“神息体藏珍”则是指这种智慧如同宝藏一般深藏于心。 2. 与道相违便失真 - 这句话表达了与大道相违背就会失去真实性的含义。强调了遵循自然法则和宇宙大道是达到真理的关键。 3. 若遇玄珠结中道 -
注释: 玄珠歌:赞美玄妙的真理或道理。 凡情激浊污天门,岂识玄珠性命根。 凡夫俗子的世俗欲望,会将清澈的天空搅得浑浊不堪,他们哪里知道玄妙道理是决定人生命命运的根本。 生处莫令流浪去,当时清净不迷昏。 在人生道路上,不要让自己陷入迷茫和困惑,要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的信念,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世俗欲望的批判。诗人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并实践玄妙的道理
这首诗描述了修炼者在修行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悟。 玄珠歌:这是一首描绘修炼者修炼过程的诗歌。 玄珠振动被魔群,照著生门白黑分。 玄珠(即真丹),是修真者修炼中的重要对象,通过它的振动来激发体内潜能,驱除邪气。被魔群,意味着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战胜内心的恐惧和疑惑。 照著生门白黑分,这里的“照著”可以理解为观察、审视或照亮,而“生门”则是指修炼者体内的通道,通往真我的道路
注释:想要采撷玄珠,日月就会奔跑;要先点燃火,才能制伏灵根。 朝元万过金精结,此是登真第一门。 译文:想要采撷玄珠,日月就会奔跑;要先点燃火,才能制伏灵根。 朝元万过金精结,此是登真第一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采撷玄珠的过程和所需条件,以及通往登真之路的艰辛。诗中“欲采玄珠日月奔”形象地表达了玄珠的珍贵和人们对其的渴望;“先须火发制灵根”则揭示了采撷玄珠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手段;“朝元万过金精结
注释: 玄珠:指道家所说的日月,即日月星辰。 常处洞房居:经常居住于洞房之中。 日月融:日月交合。 浑太虚:混同为一的虚空。 真遣:真气。 琼瑰:美丽的珍珠。 随液化:跟随形体而变化。 光明不绝照神庐:光明不断照耀在神灵居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地间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和它们带来的光明,同时表达了对神灵居所的敬畏之情。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语言,将自然现象与神灵世界联系起来
【注释】: 玄珠歌:指道教炼丹家所咏的《黄庭经·玄珠歌》。玄珠,即道家所说的“真珠”。玉树,即仙木。根苗,比喻根本。水际,指江海或江河岸边。连天,形容广阔无边。永不凋,永远不衰败。真火,指道心。虚,指空虚无物。赤日,太阳。金华,指仙气。六时潮,指一年中六个时节的变化。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神仙生活和修炼过程的诗。首句写神仙的根苗之根深植于大地,与天地相连
. 玄珠歌:玄珠是指一种神秘而珍贵的珍珠。这首诗以珍珠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健康和长寿的向往。 2. 早须烹取太阳酥:太阳酥是一种用太阳的精华制作而成的美食。这里意味着诗人希望在年轻时期就摄取阳光、营养等有益元素,保持身体健康。 3. 吃著元神永不枯:元神是道家哲学中的一种概念,指的是人的精神和生命力。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希望自己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活力,永不衰老。 4. 若要形超化金骨
【注释】 逍遥:自在。常饮:常以之为饮。津:水汇,比喻道。灌溉:滋润。灵根:指人的本性、根本。道德:指道家的伦理道德。留宝:保留精华。去尘:清除污秽。光:指日月之光。五通:指天、地、水、火、风五行相通。身:指人。 【赏析】 此诗是说,人应保持一颗清净之心,不染尘俗,才能达到与天地自然合一的至境。 “玄珠歌”出自《太上老君虚无经》。 “逍遥常饮月魂津”:意思是说,我常常在月光下畅饮清纯的道法
玄珠歌 往来出入改婴孩,顺逆参差致祸灾。 尽有玄珠同一处,因师与指住灵台。 注释: 1. 玄珠歌:一首描述修炼的诗歌。 2. 往来出入:形容修炼者在内外之间穿梭自如。 3. 改婴孩:比喻修炼的人像婴儿一样纯净无邪。 4. 顺逆参差:形容修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各不相同。 5. 祸灾:指因修炼不当而带来的灾难或不幸。 6. 尽有:意味着所有。 7. 玄珠同一处
【注释】 1. 玄珠:指佛教中的“佛珠”,是修行时用来计数的工具,也指佛家所用的念珠。 2. 鼓吹:古乐器名,用鼓和管等乐器演奏的曲调。 3. 雷霆:形容音乐声巨大如雷。 4. 八琼: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宝物,有八个玉环组成。 5. 五云:指天上的云彩,这里比喻佛家所说诸天之众。 6.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境,在海的北面。 7. 蓬瀛: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的简称,这里泛指神仙居住之地。 【赏析】
【注释】 万种:千种,极言其多。归元:返本归真。向里观:指内心观察。玄珠:道家所说的“玄珠”,指大道、真理。换骨:改换心性。碧落:天上。金鸾:凤凰的美称。 【赏析】 人应用心去体会,才能领悟到事物的真谛。只有返本归真,才能真正认识宇宙的真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注释】 玄珠:玄妙的珍珠。 安闲(xián):安静,闲适。 不曾奔:没有奔跑。 尘劳分日月:尘世中的名利纷争像日月一样交替运行。 至宝:指道家所说的“玄珠”。昆仑:山名,在今中国青海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修炼得道的诗。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是炼丹术士们常用的一种说法:“玄珠”是道家炼丹中常用来代指“仙药”、“仙丹”的术语,这里用来比喻“道”;“安闲日夜不曾奔”是指修行者心境恬静,无欲无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读懂全诗内容,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本篇诗歌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和注释等对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以下要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是鉴赏的基础;分析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然后,根据以上分析点进行赏析。本诗首句“因师传秘顿无争”,意思是说自从师父传授了这门绝艺后,再也没有人与我争斗。第二句“抽却玄珠一道明”
【注释】玄珠:即指佛经中的“心”,即佛教认为的万物本源,是一切众生的本性。 点检:察看。八道:即八卦,代表天地四方。八方。 解吞真火:解除体内的邪火。体中:指人体内。 三清:道教称太清、玉清、上清为三天。 齐驱:一起驱驰。五色云:指祥瑞的云彩,表示吉祥。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修行者通过修炼达到清净无欲的境界,与天地自然合一的过程,表达了一种追求真理,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玄珠歌 未悟真元恍惚惊,任心贪欲恣三彭。 玄珠到处无能染,宝满琼池达上清。 - 注释: 1. 未悟真元恍惚惊: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修行过程中,还没有理解到真正的道理,就感到有些迷茫和困惑。 2. 任心贪欲恣三彭: 这里的“三彭”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仙人或神祇,意思是任由自己的私欲和贪念去追求。 3. 玄珠到处无能染: “玄珠”可能代表了一种高深的道理或智慧
这首诗的译文可以这样解读:玄珠得道后,永无争斗,它不入人间烟火,只在丹元深处结实。它像明月一样转动着,在寻常清净中,一颗颗明亮如玉。 这首诗描绘了玄珠的特性和状态。玄珠得道后,不再与人争斗,它深藏在丹元之中,结出了果实。这种果实就像明月一样,在转动中显得格外明亮。而玄珠本身,则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常、清净的状态,仿佛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玄珠的赞美之情
【解析】 本诗的译文是:玄珠失去了,坠落在荒丘;它流浪于轮回之间,又错卷舒。魂魄如日月般凝聚着,体同天地合清虚。 赏析: 此诗为悼念已故之友而作。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玄珠喻为有生命的物体,赋予其人的形体,使之与天地、日月同寿,表现了对亡友深切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凝炼,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意味。 【答案】 玄珠歌 玄珠失却落丘墟,流浪轮回错卷舒。 魂魄若凝如日月,体同天地合清虚
【注释】 玄珠:黑色的珠子。 结魄:招魂。 琼楼最上宫:指天上最高之处。 蟾光:月色,这里代指月亮。 轻举:轻轻飘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玄珠喻人,借玄珠的神奇力量,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飘逸洒脱的人生态度。全诗意境优美,想象奇特,富有浪漫色彩。 第一句“玄珠结魄一时冲”,意思是说,玄珠的力量能使死者复活,在一刹那之间就冲上了天庭。这里的“结魄”指的是招魂;“玄珠”指的是黑珍珠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意,鉴赏古代诗歌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诗词手法等各方面来分析。本题中“玄珠歌”是这首诗的题目,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诗人的所见,诗人看到搬运几多人只把凡形顿出尘;后两句写诗人的所想,千万天仙行此术,玄珠照耀一元真。 【答案】 ①从前搬运几多人,只把凡形顿出尘。②千万天仙行此术,玄珠照耀一元真
. 因师指动日光随:根据老师的指点,使日光跟随。 2. 解把玄珠化羽衣:解开了玄色的珠子,让它变成羽衣。 3. 功满得成天上道:修炼成功,可以成为神仙,在天上修行。 4. 未登云路没人知:还没有达到升天的道路,没有人知道
【注释】 《逍遥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道教诗,全诗四句。 1. 玄珠:道家认为宇宙间万物的本源是“道”,而“道”又是“玄之又玄”的最高概念,故以“玄珠”来代指“道”。 2. 逍遥:意指自在无碍,不受拘束。 3. 著述:著作,著述即写作、撰写。 4. 显虚无:显露其虚无的本质。 5. 不出身田:不拘泥于世外田园生活。 6. 指道躯:指代修行者的身体。 7. 内秘:内藏的秘诀或秘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