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
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
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
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
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
从军行二首
介绍
《从军行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生活,还表达了他们渴望和平与建功立业的心情。通过这些作品,读者能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军事生活,以及士兵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决心。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各个选项,然后一一对比。本题中,“从军行二首”的注释是:第一首,涂山:地名,在今安徽淮南市西南。烽候:烽火台,古代边境报警处。惊:惊慌。弭节:停止马缰,表示停歇。龙城:即龙城关,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冀马:河北一带的良马。楼兰将:指唐朝大将郭子仪。燕犀
【注释】: 烽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用的信号烟火。金微:古地名。武威:古郡名。这里指边地。 孤城塞云起,绝阵虏尘飞。——孤城:只有一座的城池。虏尘:胡人的尘雾。 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侠客:豪爽的壮士。龙剑:宝剑的美称。缦:系在腰间。 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骨都勒:古地名。谷蠡围:包围战的圈地。 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萧关:古关名。蒲海:古地名。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并结合题目的要求来赏析。“从军行二首”的意思是:结伴而行的队伍,快速出发奔赴龙城前线。单于已逼近我们的军营,烽火台接连不断报警,夜间频频被惊起。拉开长弓,弦上拉满月亮的光辉;剑光映照着霜雪一样明净。远征的士兵在寒风中行走,百草凋零,寒冷刺骨。严寒想要砭伤战士的肌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结合重点诗句加以分析。题干是“从军行二首”,要求先输出原诗,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少年胆气粗,好勇万人敌。”这两句的意思是:年少时我气概豪迈,喜欢与敌人搏斗,在万众之中无人能敌。“仗剑出门去,三边正艰厄
【注释】 1.从军行:指边塞诗,多描写将士从军征战的情景。二首:这是一首五言古诗。 2.年少:年轻的时候。去:离开家乡去打仗。 3.生死分:指夫妻或亲属之间因战乱而分离。 4.弓开孤月影:拉开弓箭时月光映照在弓弦上,形似月亮的倒影。 5.七星文:剑柄上镶嵌着七颗宝石(七星),闪耀着光芒。 6.解识风云气:能够辨别出风云变幻之气,即能洞察时势的变化。 7.穿虎豹群:能像虎豹一样勇猛地冲锋陷阵。
破敌三营外,城头日欲低。 举烽连碛远,战气接云齐。 旌帜惊乌起,铙箫杂马嘶。 只愁千里月,少妇正悲啼。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场的壮阔景象和士卒们的战斗生活。首联“破敌三营外,城头日欲低”描绘了战场上敌军被击败的情景,以及士兵们在日落时依然坚守岗位的情形。颔联“举烽连碛远,战气接云齐”则进一步展示了战场的宏伟气势,烽火连天,战气直逼云霄。尾联“只愁千里月,少妇正悲啼”则表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的影响
【注释】: 1、呼白:指呼延灼。新:新近,不久前。夸:夸耀。好手身:好身手。身:身体,这里作动词用。2、望尘:望见敌人军旗扬起时尘土飞扬。星散:星散,这里比喻敌军溃逃之状。渔阳:古郡名,今北京市附近。3、也知:知道。赌胜:赌气争强,意即比试本领。七尺:指人身高度,古代以一尺为十寸,合三十三点二二厘米。金盘:喻指贵重的器皿,如宝鼎之类。一掷人:意谓赌气赌力之人,能将宝鼎之类的重器掷于地上而毫发无损
从军行二首 边塞壮士英勇无畏,豪情满怀 1. 围合孤城势已危,少年胆气更输谁? - 诗句释义:敌军包围了孤城,形势已经危急。在这样的困境下,年轻人的胆气似乎不如其他人强。 - 关键词注释:围合、孤城、势已危、少年胆气、输谁 2. 一挥晕散天边月,知是渔阳豪侠儿。 - 诗句释义:豪壮地挥动剑锋,天空中月亮瞬间消失,这豪侠之气令人钦佩。 - 关键词注释:挥、晕散、天边月、渔阳豪侠儿 3.
【注释】 ①“从军”:古代兵役制度,男子二十而冠,二十岁服兵役,称“丁男”。 ②赋:即作诗。 ③西征:指在长安以西作战。 ④卷席:形容军队行动迅速。 ⑤杀气:指战场上的杀伤力。 【赏析】 这是两首描写战士出征情景的诗。第一首写战士们参加战斗的欢乐心情;第二首写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壮烈情景。 前两句是说:大家都来作《从军诗》,一起唱这支歌,是为了表示对这次西征的愉快的心情。 第三、四句是说
注释:士兵和战马的气势多么威猛,号角声与战鼓声交织在一起。远山连绵起伏,千队铁骑整齐划一,宛如一条巨龙从龙城出发。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壮阔场面。首句“士马来何劲”,直接点出军队出征的场景,展现了士兵们士气高涨、斗志昂扬的情景。第二句“鸣笳杂鼓声”则进一步描绘了军队出征时的军乐声,号角声和战鼓声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激昂向上的氛围。第三句“远山千队肃”,描绘了军队出征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中的诗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汩汩河流水,行行万馀里。 这句诗描绘了江河水流湍急的景象,河水奔腾不息,绵延不绝,表达了士兵们在远征中的艰辛与坚韧。 万里随所之,从军还何时? 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他问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场战争,回到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这里的“随所之”可能是指根据战场情况而动
从军行二首 第一首 从军复从军,登高远临眺。 山寒馁虎出,天黑腥魂叫。 爨凭狼矢烟,风吹鬼火照。 大宛贡名马,乌孙奉新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从军生活的诗歌。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描述了在军队中的日常生活和战斗情况,包括登山作战、面对严寒的自然环境、夜晚的战斗等等。这些内容都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困扰以及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残酷和无情。 第二首 望望绝王庭
注释:誓将七尺净胡尘,今日天山又勒铭。 一战尽收回鹘马,长驱直捣老龙庭。 释义:誓要清除胡人的污垢,今天又要在天山刻下功勋。 一战就能收复失地,长驱直入攻打老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他誓言要将胡人的污垢全部清除,为国除害。他立志要为国家建功立业,要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他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信念都体现在这首诗中
【注释】 从军行二首:指王翰的《凉州词》和《出塞作》。雕:雕刻。生擒:活捉。冒顿:匈奴单于名。中行:即中行说,汉代人,为匈奴所立单于,汉使苏武与之有约而降。馘(guó):割取敌人的左耳,表示胜利。封侯:古代有功之臣得爵位后封以食邑,称“列侯”。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愿望。第一句写将军日夜操练士卒,准备出征,用“鸣”字形象地写出箭矢在弦上待发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