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普济寺

京寺数何穷,清幽此不同。
曲江临阁北,御苑自墙东。
广陌车音急,危楼夕景通。
乱峰沈暝野,毒暑过秋空。
幡扬虚无里,星生杳霭中。
月光笼月殿,莲气入莲宫。
缀草凉天露,吹人古木风。
饮茶除假寐,闻磬释尘蒙。
童子眠苔净,高僧话漏终。
待鸣晓钟后,万井复朣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普济寺》是唐代诗人刘得仁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宿普济寺》的作者刘得仁,是中国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以简洁、含蓄而著称,能够深刻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观察。
  2. 诗歌原文:京寺数何穷,清幽此不同。曲江临阁北,御苑自墙东。广陌车音急,危楼夕景通。乱峰沉暝野,毒暑过秋空。幡飏虚无里,星生杳霭中。月光笼月殿,莲气入莲宫。缀草凉天露,吹人古木风。饮茶除假寐,闻磬释尘蒙。童子眠苔净,高僧话漏终。待鸣晓钟后,万井复朣胧。
  3. 艺术特色:刘得仁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的方式开篇,通过山水的静谧和清幽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种手法不仅让读者能够在视觉上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同时也能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和思考。
  4.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佛教信仰和修行的赞美与向往。通过对佛教寺庙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寄托和心灵平静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刘得仁作为一位诗人在语言表达上的功力,他能够巧妙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韵律感和画面感。
  5. 文化背景:《宿普济寺》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宗教文化背景。在当时,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普济寺的描绘,展现了佛教寺院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宿普济寺》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主题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喜爱诗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