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其二 五陵恳切二首
髻绾湘云淡淡妆。 早春花向脸边芳。 玉腕慢从罗袖出,捧杯觞。 纤手令行匀翠柳,素咽歌发绕雕梁。 但是五陵争忍得,不疏狂
浣溪沙 其一 五陵恳切二首
丽质红颜越众希。 素胸莲脸柳眉低。 一笑千花羞不坼,懒芳菲。 □□□□□□□,□□□□□□□。 偏引五陵思恳切,要君知
浣溪沙 · 春夜
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枕寒衾冷异香焦。 深院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残醉却无聊。
浣溪沙 · 红蓼渡头秋正雨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颦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浣溪沙
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翠钿檀注助容光。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判却又思量,月窗香径梦悠扬。
浣溪沙
。 《浣溪沙》是宋代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原题为“一曲新词酒一杯”,其原文如下: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春天里漫步于花园中时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通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的主题思想,并且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惆怅。 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晏殊词作中的经典之作之一
浣溪沙 · 五两竿头风欲平
五两竿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浣溪沙
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