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言
题丹山 潺湲洞口看飞瀑,细雨霏霏洒接䍠。 白水真人好结客,碧山学士爱题诗。 鞠侯夜啸三花树,野鹿时衔五色芝。 试问刘樊仙去后,何人来此共襟期。 注释: - 潺湲:形容水流声音。 - 飞瀑:瀑布。 - 接䍠:一种植物,可作药材。 - 白水真人:指道家人物,喜好结交朋友,此处指道士或隐士。 - 碧山学士:指文人雅士,喜欢写诗。 - 鞠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名字,夜啸可能是指夜间的歌唱。 -
金鸡洞 闻说谈元不记年,啄馀丹颗亦成仙。 一声唱罢东方白,三十六峰生翠烟。 --- 注释: 1. 闻说 / 谈元 / 不记年:据说谈论天地起源的时间已难以追溯,即“不知其始”。 2. 啄馀丹颗 / 成仙:用丹砂(红色矿物质)磨成的珠子,比喻小而宝贵的事物,如珍珠或红宝石。这里指这些小东西能让人成仙,成为仙人的食物或修炼材料。 3. 一声唱罢 / 东方白:天快亮了,东方开始发白,即拂晓时分。
这首诗的大意是: 曲江边的宾云峰,自从奏乐以来就没有人去观赏,但石髓仍能满溢在酒樽中。虹桥宴会结束后,仙童回报说昨夜松关的鹤群有孙儿出现。 赏析: 第一句“曲奏宾云久不闻,尚传石髓满污樽”,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场景。在这里,“宾云”指的是曲江边的宾云峰,“曲奏”则表示这里曾经有人演奏乐器。然而,自从演奏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前去欣赏了。这一句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场景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朱文公书院(朱熹讲学之地)时,有感而作的。 第一句“弦诵时时出薜萝”,意思是说书院里的读书声时时从薜萝丛中传出。薛萝即薜荔,是一种常绿植物,其茎可为绳索,古人常用以制作绳索。 第二句“考槃还许硕人过”,意思是说这里可以容许像孔子一样的大贤来此游历。考槃,出自《诗经·小雅·甫田》,原指耕种完毕之后,人们聚集到一起休息、唱歌的情景。这里用来形容书院里学习的氛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越水吴山共寂廖,已无遗老话前朝:钱塘江与吴山的景致显得更加寂静凄凉,连一些老人都对前朝的事情没有记忆了。 海门三日潮声歇
弦诵时时出薜萝,考槃还许硕人过。 丹崖雨过生书带,九曲月明闻棹歌。
闻说谈元不记年,啄馀丹颗亦成仙。 一声唱罢东方白,三十六峰生翠烟。
陈廷言是元代的一位诗人和教育家。以下是对陈廷言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介绍 - 姓名:陈廷言(字君从),元代诗人和教育家。 - 籍贯:陈廷言原籍台州路宁海,具体地址为浙江宁波市象山县南黄略村。 - 生平经历:陈廷言在英宗至治三年中进士,授上蔡书院山长。顺帝至元元年迁庆元路学教授。随后丁忧去职。至正中累官顺昌县尹,后因谢病归隐。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他的生活轨迹和思想情感
陈廷言是元代的一位诗人和教育家。以下是对陈廷言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介绍 - 姓名:陈廷言(字君从),元代诗人和教育家。 - 籍贯:陈廷言原籍台州路宁海,具体地址为浙江宁波市象山县南黄略村。 - 生平经历:陈廷言在英宗至治三年中进士,授上蔡书院山长。顺帝至元元年迁庆元路学教授。随后丁忧去职。至正中累官顺昌县尹,后因谢病归隐。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他的生活轨迹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