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颐
【注释】 黄叶萧萧:形容落叶纷纷。独掩关:独自关闭门窗,这里指诗人独自闭门谢客。屏风小幅:用屏风遮挡画面的一角(小景)。画江山:在屏风上画山水。酒醒梦入:酒后醒来便梦见湘云。湘云:即潇湘妃子,唐玄宗时宫中女子,善歌。秋声:秋天的声音。树间:树林里。 赏析: 《四时词》共有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闭门谢客,独守空室,面对屏风上的小幅江山图沉思,他感到一种孤独、寂寞,于是
四时词其一 萧疏竹树与檐齐,浅淡桃花隔小溪。 丝竹已随春梦断,绿阴深处听莺啼。 【注释】 四时词:指咏四季景物的诗篇。 萧疏:形容竹木等稀疏、疏落。 檐:屋檐。 浅淡:颜色淡薄。 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合奏。此泛指音乐。 春梦断:春天的音乐随着梦的破灭而终止。 绿阴:浓密的树木遮阴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水画,画面宁静、清幽、恬淡。 首句“萧疏竹树与檐齐”
【注释】翠蛾:女子的眉毛,这里指代美女。玉枝柯:用来形容树木的枝干像美玉一样。熏笼炽炭:熏笼里的烟是暖和的,炽炭是指燃烧得旺盛。氍毹:一种织品,也作“氍”,即地毯。 【译文】一曲尊前唤翠蛾,笑攀琪树玉枝柯。熏笼炽炭氍毹暖,不觉寒威入夜多。 赏析:这首词描写一个女子在酒席间,借着酒意,对着烛光,对镜化妆的情景。上片写女子在酒席间与客人调笑、饮酒的情景;下片写女子在烛光下,对着镜子化妆的情景
注释:在松树下的桃树枝上挂有笙,我喝得微醉;石根下的流水清澈见底。 片云飘过窗前,带来细雨,凉风也吹进研石屏中。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松下桃笙酒半醒”写景兼点题,以松柏之茂密和桃树之娇嫩相对比,烘托出酒意的浓淡,暗示着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第二句“石根流水碧泠泠”是实写,写出了溪水从石下流过的声音,给人以清幽之感。第三句“片云将雨窗前过”,描写了一片云朵在窗前飘过的情形
一曲尊前唤翠蛾,笑攀琪树玉枝柯。 熏笼炽炭氍毹暖,不觉寒威入夜多。
黄叶萧萧独掩关,屏风小幅画江山。 酒醒梦入湘云去,不管秋声在树间。
松下桃笙酒半醒,石根流水碧泠泠。 片云将雨窗前过,分得新凉入研屏。
萧疏竹树与檐齐,浅淡桃花隔小溪。 丝竹已随春梦断,绿阴深处听莺啼。
元代诗人梅颐,字昌年,号苏庵,是元朝时期的文人。他生活在元代,以创作诗歌而知名。梅颐的生平与作品对了解元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元代诗人:梅颐的具体分析: 1. 人物生平:梅颐,字昌年,号苏庵,为元代文人。他的生平不详,但据资料显示,他在元朝时期担任过夔州判官的职务。这一身份表明,他在行政工作中可能有所建树,同时也反映出其文学才能在当时社会中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2. 文学成就
元代诗人梅颐,字昌年,号苏庵,是元朝时期的文人。他生活在元代,以创作诗歌而知名。梅颐的生平与作品对了解元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元代诗人:梅颐的具体分析: 1. 人物生平:梅颐,字昌年,号苏庵,为元代文人。他的生平不详,但据资料显示,他在元朝时期担任过夔州判官的职务。这一身份表明,他在行政工作中可能有所建树,同时也反映出其文学才能在当时社会中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2. 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