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
【赏析】 《秋怀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作于大历元年(766)秋天,时作者在夔州。此诗为其中的第十二首。前八句写对天下大乱的忧虑和担忧。后两句则抒发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与忧虑,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揽涕以伫拟,邈然怀太初。” 揽涕,指擦眼;伫拟,等待;邈然,遥远的样子。太初,指上古时代。这句的意思是说:我擦干眼泪,静坐等待,遥想那远古太平盛世。
秋怀 其十四 高步视六合,河山邈悠悠。 浮云西北来,惨淡增我忧。 世乏稷卨俦,皇皇将焉求。 乾坤妙阊阖,元气浩不收。 经纶信有待,明哲奚淹留。 自非遗世士,何能守斯丘。 注释: 秋怀 其十四:秋天的思念诗篇第十四章。 高步视六合:指站在高处放眼四望。高步,即登高远望。 河山邈悠悠:形容山河遥远辽阔。 浮云西北来:浮云从西方飘来。 惨淡增我忧:凄凉的景象增添了我的忧愁。 世乏稷卨俦
【注释】 缅俗:缅,古国名,指缅甸。纡轸,忧思。易初:改变初衷。 临流:临近水流。香薄:即香炉,一种用以焚香的器物。 薰莸:薰、莸都是植物名,薰草,又叫“兰草”,香气浓郁;莸草,又名“臭芷”、“胡麻”等,有臭味。 抚襟:抚摩衣襟,表示感慨。余怀:未尽的情怀。 策驾:驱车出行。 闻有鲁连子:听说有个叫鲁连子的。 高情:高尚的情操。 【赏析】 《秋怀》其四,是一首抒发诗人对人生、社会、政治的深沉感慨
注释: 大化日旋运,羲娥去悠悠。 俯仰宇宙间,身命谁能留。 迷复眚在已,不耕宁有秋。 鸡鸣起为善,思与大德俦。 朝露竟几何,怅然日增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的感慨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道德的深沉思考。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大化日旋运,羲娥去悠悠。 - “大化”指的是宇宙的自然规律或大道。“日旋运”表示太阳的运转和变化。“羲娥”可能是指太阳和月亮
【注释】厉:猛,猛烈;高翥:高飞。徂:逝去。绵:软弱。从:顺从。黾勉:勤勉。首:发。 赏析:这首诗作于天宝三年(744),诗人时年三十三岁,因遭谗被贬为江陵别驾。在赴任途中,他经过荆州,写下了这首《秋怀》组诗中的第五首。全诗写自己对前途的忧虑和不安,抒发壮志难酬、老大无成之慨。 开头两句“少年厉猛志,振翮慕高翥”,点出自己的志向是远大的。这两句用典。《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之作,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秋天。诗人自叙早年怀抱山林之志,因浮荣而忘素怀。在任七年,“伐檀”有惭色,归隐故乡,感秋兴悲。 “夙抱尚林壑,浮荣非素谋。”开头两句点明题旨,即诗人一生所追求的是退居林泉之志,并非追名逐利的浮躁之心。这两句是说:“我平生的志向就是喜爱隐居山泽林泉,追求的是自然清幽的生活。” “一命已七载,伐檀诚自羞。”“我”任官已满七年
诗句解释 1 万象日昭著,三光自无私:这句话意味着自然界的一切景象都清晰地展现出来,太阳、月亮和星星自然地照耀着大地,没有私心。 2. 古今何寥寥,人道常相夷:自古以来,人们常常因为争斗而相互伤害,这反映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冲突与矛盾。 3. 为善未有应,为恶殆不疑:做好事似乎没有回报,做坏事却似乎没有什么可担忧的。这揭示了社会道德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4. 昏昏昧灵台,惨惨诚可悲
【注释】 上濠梁:登上濠(护城河)边。濠梁:古代筑有濠沟的护城河,此处指城壕。庄周:即庄子,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他主张顺应自然,追求精神的自在。慨然:慨叹的样子,这里形容感慨万千之意。达生:超脱世俗的生活。悠悠:悠长、漫长。荒烟:荒凉的原野上的烟雾。寒流:冷清的流水。鸟:飞鸟。翔:飞翔。乌鸢:老鹰和乌鸦一类的猛禽。啄:捕食。腥腐:鱼虾之类的腐烂食物。鸾凤:传说中鸾鸟和凤凰是吉祥之鸟
秋怀 其十 全理日茫昧,人情溺其私。 达生苟不然,在世复几时。 秋酿比邻熟,寒华满东篱。 称意且谋醉,绿鬓终成丝。 注释: 1. 全理日茫昧:指世间的一切都显得模糊不清。 2. 人情溺其私:指人们被私欲所困,不能超越个人的欲望。 3. 达生苟不然:指如果能超脱世俗,不被私欲所累,就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4. 在世复几时:意思是说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呢? 5. 秋酿比邻熟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中所涉及的诗句,仔细判断正误,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解答时既要熟知诗歌的内容,又要熟悉常用的诗词手法,最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作答时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