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衡
这首诗是苏东坡为陈季常写的戒杀诗,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饮酒不尽樽,啜肉不尽汁。 (饮酒时,酒杯里的酒不能全部喝完;吃肉时,盘子里的肉也不能全部吃光。) 译文:在饮酒时,不要喝得过多,要适量;在吃肉时,不要贪多,要节制。 2. 同生天地间,念此相呴湿。(我们都是在这个世间出生,要想到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依赖。) 译文:我们都是在这个世界上出生
【注】 微风拍秋萤:微风吹动,轻轻扇动秋萤。 款款飞欲高:慢慢地飞,想要飞得更高。 时来触团扇:有时碰到了圆形的团扇。 近人光自韬:靠近人们,自己的光却隐藏起来。 岂无灯烛张:难道没有灯光明亮吗? 怜汝飞蛾遭:可怜你被灯光照射。 群动亦有息,农务乡所操:所有的动物都有休息的时候,农事也是乡下人要做的事情。 络纬索索啼,织妇行已劳:蟋蟀不停地叫着,织布的妇人已经劳累过度。 【注释】 1.
【注释】 东坡:苏东坡,即苏轼。陈季常:陈慥(1048-1127),宋代文学家,书法家,以清高著称。岐亭:今浙江嘉兴南郊。有不食肉者:指陈慥的侄子,他反对吃肉。适:恰好碰上。我里宴会之侈:我家乡的宴会奢侈豪华。因和前韵得二诗示闲仲肯倡此戒于里中“戒”:劝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陈慥(字季常)的一首戒杀诗,表达了苏轼对于陈慥不食肉的主张,同时批评了陈慥家乡宴席上的奢侈浪费。全诗语言平易通俗
【注释】 蜿蜒:曲折的样子。斗:北斗星,这里代指月亮。石势兀欲浮:石质的地势好像要漂浮起来。款:通“恳”,请求。白虹:即《淮南子·览冥训》中的“白虹贯日”。 【赏析】 此诗描绘了琉璃桥下月色美景和诗人的游兴。首联写桥长百尺,下流千里;颔联写湾环斗月,银波荡漾;颈联写漩涡蹙浪,鱼龙不游;末联写天近可扪,烟树相樛(jiū)。全诗语言清新,意境幽美,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色牡丹·其一》的原文如下: 宫云朵朵映朝霞,百宝栏前斗丽华。 卯酒未消红玉面,薄施檀粉伴梅花。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和注释: - 宫云朵朵映朝霞:描述了皇宫中的云朵仿佛是朵朵朝霞般美丽。 - 百宝栏前斗丽华:形容百宝阁前的花朵争奇斗艳,非常美丽。 - 卯酒未消红玉面:指早晨的卯时(古代时辰名,相当于现代的五点到七点),酒还未完全醒,脸色像红玉石一样白皙。 - 薄施檀粉伴梅花
【注释】: 1. 六街灯火柳烟霏,红入东山旧舞衣。 - “六街”指京城的街道;“柳烟霏”是形容京城的街道上,柳条飘散着雾气,显得朦胧迷蒙。“红入东山旧舞衣”是指红色的灯光照进了东山旧时女子跳舞的衣裙,这里的“红”指的是灯光的颜色。 2. 为语青城归去鹤,弓弯如月背人飞。 - “青城”指峨眉山的别称;“弓弯如月背人飞”用来形容箭矢的形状,弯曲如新月,背对着人飞翔的样子。 【赏析】:
【注释】 1. 池上:指池塘边。即事:写眼前之事。 2. 含情落叶:指诗人在池边看到一片片飘落的树叶,联想到自己的心情。 3. 缤纷:五彩斑斓的样子。 4. 深转歌喉:指唱歌时声音从喉咙深处传出。 5. 齿未分:形容唱得非常动听,歌声美妙到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嘴巴。 6. 桥上:指池塘边的一座小桥。玉人:指美丽的女子。 7. 箫声似隔数重云:形容箫声悠扬,仿佛有数层云雾阻隔。 【赏析】
【注释】 晓山:指早晨的山,这里指支硎山。石马:即石马山,在支硎山下。墓门:墓地的门口。清似水:像清水一样明亮、清洁。 【赏析】 “晓山烟重暮山开”,起笔写清晨和黄昏时分的不同景象。清晨时,雾气笼罩着群山,而到了傍晚,山中的雾气渐渐散去,山景豁然开朗。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山的晨昏变化,展现了诗人对支硎山的喜爱之情。 “石马三朝半绿苔”,继续描写支硎山的自然风光。石马山位于支硎山下,是一座古老的山峰
注释:洛阳的女儿皮肤白皙,红色的罗裙绣满了腰身,她借来了霓裳羽衣曲的余韵。居然能够管领了百花,使它们都向月亮相朝,仿佛在向她致敬。 赏析:这是一首咏牡丹的诗。诗人通过赞美牡丹,来表现自己的审美追求和生活趣味。首句“洛阳女儿红颜饶”描写了女子的美丽容颜,暗示了牡丹的艳丽;次句“血色罗裙宝抹腰”则描绘出女子身上的装饰和服饰,进一步衬托出牡丹的雍容华贵;三句“借得霓裳半庭月”则运用典故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湾湾绿水带城阴 - 这是对城市边缘的一片宁静绿水的描绘。"湾湾"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绿水"则强调了水色的翠绿,“带城阴”意味着这一景色环绕着城市的角落。整体上,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远离喧嚣、宁静和谐的氛围。 2. 白日青莲双树林 - 这里用“白日青莲”比喻自然之美,同时“双树林”暗示了树木茂密,形成天然屏障的景象。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和平静宁谧的对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