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
【注释】 十六字令:一种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 痴:迷恋。 情似春蚕,不断丝:比喻情意缠绵、绵绵不绝。 结:缠绕。 解:解开,解除。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相思之情的诗。诗人通过写春蚕吐丝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所爱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春蚕吐丝,象征着爱情的缠绵悱恻,而诗人则将自己的感情比作春蚕,不断地为所爱的人吐丝,希望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深情。然而,这种相思之情却是无法解开的,如同连环一样紧紧相扣
注释: 十六字令:这是一首四句诗,每句只有八个字。 春:描绘春天的景象。 懊恼深闺客里身:在深深的闺房中,心情懊恼。 难排遣:难以排除。 落絮况愁人:飘落的柳絮更加让人感到愁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春天深闺中的心情。由于天气的变化,他感到心情烦躁,无法摆脱这种情绪。而更让他感到痛苦的是,这种烦躁的情绪不仅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到了他的精神状态,使他变得更加焦虑、不安。因此
【注释】: 湘帘:指湖南的帘帐,这里泛指南方的风物。 “十六字令”为词牌名。 “猜”即猜测、揣测之意。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也是这首《念奴娇》的前篇。上片以大笔勾勒,描绘了月夜下江面、山景、水光的皎洁明净;下片则侧重表现作者在月夜下的情思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以及功业未就的忧思。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此句写周瑜
注释: 醒:醒来。 檐前溜雨声:指窗外的雨声。檐前,指屋檐下。溜,流动。 才惊梦:才从睡梦中醒来。 欲记不能:想要记住却不能。 赏析: 这首词以“醒”字为题,写词人在梦中被一阵雨声惊醒。词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梦境中的场景,通过雨声、梦醒、记忆等关键词的运用,表达了词人对梦境的感慨和无奈。 上阕写梦中所见所感。“醒”字开篇,直截点出主题。“檐前溜雨声”,描绘出一幅细雨如丝的画面
月。映绮罗寒愁倚阑。佳人怨,相思隔万山。 此诗出自清代诗人葛宜之手,其《十六字令·无题》的原文如下: 月。映绮罗寒愁倚阑。佳人怨,相思隔万山。 赏析: 这首诗以“月”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深远的夜景。月光下,女子倚着阑干,流露出深深的忧愁和孤独。她的美丽如同华丽的绮罗,在寒冷的夜色中显得更加凄凉。女子因相思而怨恨,这种情感被无尽的思念所隔。诗中的“佳人怨
注释: 1. 斜:形容梅树的影子斜斜的。 2. 梅影移窗映碧纱:梅树的影子移动到窗子上,映照在碧绿色的纱帘上。 3. 依它写:模仿它的样子去写。 4. 寒受月些些:承受着月光的一些寒冷。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梅树和月色的小令,通过描写梅树和月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第一句“斜”,形容了梅树影子的方向和位置,暗示了时间是傍晚或早晨,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间段,梅树的影子才会斜斜地投射在地上。同时
诗句释义: 十六字令弹琴 琴,即古琴;调急弦繁,指的是古琴的音调和弦数复杂;哀怨深,形容琴声哀婉深沉;难成弄,意指难以演奏得熟练;料是少知音,估计很少有人能理解。 译文: 琴,即古琴;它的音调复杂,弦数繁多,发出的声音哀婉深沉,难以熟练地演奏,估计很少有人能理解。 注释:十六字令,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每句诗字数相等,每句七个字。弹琴,即弹奏古琴。调急弦繁,指的是古琴的音调和弦数复杂。哀怨深
注释:蟋蟀,不停地哀鸣不肯停止。令人忧愁的地方,往往在五更时分。 赏析:这首词是借虫吟表达作者的苦闷心情,以蟋蟀切切哀吟不肯休来比喻自己的悲愁和痛苦。“虫”指蟋蟀。“切切”形容蟋蟀叫声凄厉。“不肯休”表示蟋蟀的哀鸣声没有停止的意思。“愁人处,多在五更头”意思是说令人忧愁的地方,往往在五更时分。因为古人常常把五更作为一天之中最使人感到悲伤的时辰,所以这里说让人忧愁的地方多在五更时分
浮。十里平湖漾碧流。 呼鸳侣,同上木兰舟。 接下来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 诗句解读: "浮":诗人以“浮”字开头,描绘了一幅平静的湖景,暗示着一种宁静与和谐。 "十里平湖漾碧流":描述湖面宽阔如带,水面波光粼粼,映衬出湖面的平静和广阔。 "呼鸳侣,同上木兰舟":这里使用了“呼鸳侣”,可能象征着一对情侣或友人,一同乘舟而行,增添了诗的动感与情感色彩。 - 译文:
【注释】: 卷里西湖梦:指梦中的西湖。西湖在宋代诗人苏轼笔下,景色秀丽,是诗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梦见之:指梦中见到美丽的西湖。 凭君画:请你给我画出美丽的西湖。 浓淡总相宜:无论画得浓一些,淡一些,都是很合适的。 【赏析】: 这首词写诗人梦中游赏西湖。词人用“梦”字起笔,把读者引入梦境。“卷里西湖梦”,点出梦境中的西湖,以“梦里”两字,更见梦境之虚幻缥缈,为下文一笔宕开。“凭君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