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沙溪
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清代姚华《浣沙溪前题墙有耳》释义
浣沙溪前题墙有耳 在洗砂溪边,我对着墙壁题字,耳朵能听到你的声音。 啼笑犹能感路旁 即使我哭笑无常,你依然能感受到我的喜怒哀乐。 闲来窃听语偏长 我在闲暇时偷偷倾听你的谈话,发现你的说话时间总是很长。 几人身后蔡中郎 有多少人像蔡邕那样,在背后议论我。 暂许属垣教悦耳 暂时允许我在围墙内听你说话,让我感到愉悦。 不烦钻穴待逾墙 也不需要通过挖掘洞穴的方式,直接越过围墙就能听到你的声音。
浣沙溪前题墙有耳
啼笑犹能感路旁。闲来窃听语偏长。几人身后蔡中郎。 暂许属垣教悦耳,不烦钻穴待逾墙。茶前一样耐思量。
惜分飞
词牌名,又名《惜芳菲》、《惜双双》等。毛滂创调,词咏唱别情。全词共50字,双调,上、下阙各四句,句句用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