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赋得何处难忘酒 其一”的注释和赏析,这是一道理解型的题目,考生需要结合诗歌内容来分析。 ①“何处难忘酒”,意思是说无论走到哪里,喝酒都是让人难忘的。这一句中,“何处”是宾语前置句,“难忘酒”是主谓结构。 ②“凄凄客卧情”,凄凉的客舍里,我的心情也变得凄凉了。“凄凄”是形容词作状语,“客卧”是名词短语。
注释: 1. 何处难忘酒:在何处能够忘记饮酒呢? 2. 扁舟路自遥:我的小船行至遥远的地方。比喻诗人漂泊不定,到处流浪。 3. 沙平明远雪:沙滩上的沙子平坦如镜,远远地映照出天空中的雪花。 4. 浪涌接通潮:海浪汹涌澎湃,与潮水相接。形容江流汹涌,波涛翻滚。 5. 渔市红灯出:渔市场红灯高挂,热闹非凡。 6. 酤帘绿树招:酒店的红色门帘和绿色的树木相互辉映,吸引游客前来。 7. 此时无一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墅草堂初夏》。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结茅在西墅,差远尘市喧。 - 结茅:搭建茅屋。在西墅:居住在西墅这个地方。"差远":相差很远。"尘市喧":喧嚣的市集。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在西墅建了一个草堂,远离了喧嚣的市集。 漠漠天宇接,遥青纳短垣。 - 漠漠:天空广阔的样子。"天宇":天空。"接":相连。这句诗描绘了西墅与天空的连接,以及远处山峦的颜色。 榆柳当窗摇
注释: 读古历禅空不知清明之至 最近学习很忙碌,不知道清明节到了。 近来课业觉辛勤,底事春消客邸情。 最近学习很努力,不知道是什么让春天消退了。 忽见老僧赠垂柳,方知今日是清明。 忽然看到一位老和尚送给我杨柳树,才知道今天是清明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受。首句“读书不觉日已长”表明作者在读书时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很久
注释: 北窗:指诗人居住的居室。横开二尺窗,无风凉似水:诗人把窗户打开得宽宽的,就像两尺宽一样,这样即使没有风,也像水一样凉爽。 一编手未休,高卧果何以:我正专心地阅读一本书,怎么可以高卧不起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反映。首句“横开二尺窗”,既写诗人居处的环境,又表现其生活之悠闲;次句“无风凉似水”,既写出室内环境的清凉宜人,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恬淡
诗句原文 观穫四首 其三篝车亦己满,还入此室庐。 牛羊下日夕,烟火生柴墟。 邻叟无兼累,樗奕何轩渠。 将以娱村夜,浊醪与之俱。 注释解释: - 篝车(gōu chē):指装载物资的车辆。 - 己满:已经装满。 - 此室庐:这里的房子或家。 - 牛羊:指放牧的动物。 - 日夕:傍晚时分。 - 烟火:火光和烟雾。 - 柴墟:堆放柴草的地方。 - 邻里老叟:附近的老人。 - 樗(chū)奕:一种游戏
【赏析】 “向午”二句,点明时间。午日正盛,阳光炽烈,诗人于山冈上休息后,又起身登山。 “刈歌”两句,写登高望远之所见。“刈歌”是农忙时收割庄稼时的歌谣,此处指农人唱的《陟冈歌》。“因风与之长”,即乘着风势,随风高歌,抒发自己对丰收喜悦之情。 “枣实”四句,写登高所闻所感。“纂纂”(形容枣子圆而多)的枣子挂满枝头,梨、棠等果实也繁茂地生长着。这几句写景,色彩斑斓,形象鲜明。 “田叟”六句
【注释】 1. 林薄:树林和薄地。 2. 四壁蛩声传:四周墙壁传来蟋蟀的叫声。 3. 稚子:小孩子。 4. 青灯西牖偏:在西窗边点着青灯学习。 5. 六经:指儒家的经典著作。 6. 中产:中等人家。 7. 胼胝:用手掌摩擦出茧子,形容辛勤劳动。 8. 眷言:怀念。 9. 彼:那些。 10. 力田:勤于耕作。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夜晚
【注释】 秋事:指秋天的农活。方及:刚刚完成。万宝:万物,指农作物。高下:泛指庄稼高低不一。 但:只是,希望。 妇子:妇女和孩子。腰镰(xiān yuè)集:把镰刀挂在腰间,准备收割庄稼。曳车行:拉车回家。相顾:互相看。相笑:相互取乐。饱饭:吃得很饱。不欲争:不想争吵。 叟(sǒu):老年男子。分漩(quán yén):舀水喝。分:斟酒。香粳(jīng):用稻米酿制的美酒。力田:辛勤劳动。苦终岁
节忆 苍鹅肥但计只数,白酒贱不问价钱。 岁岁逢节会相逢,人人遇年都有望。 注释:苍鹅只有几只鹅肥,并不关心数量多少;白酒即使价格低廉,也不计较它的价钱。每年都会逢到节令,每个人都会有希望。 赏析:这首小诗描写了农民在丰收季节的欢庆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朴素的人情味。诗人以苍鹅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对丰年的喜悦心情,同时以苍鹅和白酒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农民对生活的期望。全诗语言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