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志
乾元岕 乾元山的深山中隐藏着绝壁,仙台俯视碧空。 数棵竹子萧瑟凄凉,我想要驾着长风。 注释: 1. 绝壁藏深坞,仙台俯碧空:形容山峰高峻,山间深邃幽静,有如仙境一般。 2. 数篁一萧瑟,我欲御长风:竹林中一片寂静,只有风声在回荡。诗人想要驾着长风去追求自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乾元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前两句通过描写山峰、峡谷和云雾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注释:山路深入寺中,只有在得到亭子之后才能找到通往寺庙的道路。夹道的松树像卫士一样守护着苍松,走在路上总想回头再望一眼。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山路的曲折和山寺的偏僻,以及进入山寺后发现亭子的情景。"得亭始得路"表达了作者对山寺和亭子的珍视之情,只有得到了亭子,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山寺的美丽。"夹道护苍松,行行欲回顾"描绘了山寺周围的松树林立,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让人感到宁静而祥和。同时
【注释】: 1. 临流口占:指在水边随意吟咏。口占:口头吟咏,即信口吟诵。 2. 家傍寒塘鱼自肥:傍:接近;寒塘:冷清的水塘,此处借以形容环境幽静; 3. 疏罾一试夕阳稀:疏罾:稀疏的渔网;一试:试验一下;夕阳稀:夕阳斜照,光线稀少; 4. 未是忘筌者:筌(quán)是捕鱼的工具;未是:不是;忘筌者:忘掉了使用工具的意思。 5. 也免侯门弹铗(jie):侯门:指富贵人家;弹铗(jie)
注释与赏析: 1. 五月寒江江水长,吴云楚树遥相望。 译文:五月份寒气逼人的江水,吴地的云和楚国的树在远方遥遥相望。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远行至武当途中所看到的风景。"寒江"、"吴云楚树"、"遥相望"等词语都富有画面感,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旅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 2. 千里青山连去路,一帆明月照霓裳。 译文:千里青山连绵不断,是去武当的路;一只帆船上明亮的月亮照耀着女子的衣裙。 赏析
暮春邀诸僚友署中赏牡丹名花经雨霁,同舍各怜香。 岁月移根旧,鸠曹胜会常。 当轩繁似锦,孤本灿成章。 竞秀枝头重,含羞叶底藏。 姿偏歌脸媚,瓣簇捧心昂。 绛雪飘仙羽,丹霞烂晓光。 无栏云欲护,带粉玉为妆。 袅袅随风舞,纷纷惹蝶忙。 容华真绝代,窈窕失同行。 故殿群葩后,翻专众美场。 鼠姑原属草,鹿韭亦为粮。 未必延州产,疑分洛下芳。 吾犹寻种贵,人已拟花王。 独步颜微笑,偕来客引觞。 同心葭半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篇如下: > 登鹳雀楼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游子不知春色早,驱车漫走邯郸道:游子(旅行者)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驱车(骑马)在邯郸的道路上漫无目的地行走。 2. 陌上看看草色青,郊原忽睹杏花好:在田间小路上看看草色青青,郊野里忽然发现了盛开的杏花。 3. 邯郸女儿年十五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以及炼字赏析。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意思和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分析。“早秋宿西溪庄上夜月皎人荷香袭袂”,首句写景,交代了写作的时间与环境:早秋、西溪庄上的夜晚,月色皎洁,微风吹来荷香阵阵,袭人肌体,诗人仿佛听到了荷香扑鼻而来。接着写自己与卜宗远外弟大澄等人一同步出西北园,来到荒圃之中,畅谈至中夜,赋诗以抒情。第二句点明时间是早秋的夜晚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读懂诗作,然后根据选项的要求分析作答。此题的考点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以及体会诗歌的感情的能力。具体到本题,首先读懂诗歌,这是写景诗,描写了月夜景色之美。 【答案】 译文: 高高的楼阁临着深溪,孤零零的村庄坐看日暮天黑。 山色渐渐入微茫,我悄然悲凉地四顾环视。 须臾一轮明月涌出,金光照耀疏树。 上达云霄的月亮清辉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句子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分析。 “初至西村”,点明题意,表明是作者初到西村,“避世不可得,聊复居西村”表达了作者隐居西村的目的,既是为了逃避世俗的纷扰,也是为了寻找一种心灵的归宿。 “西村亦何有?松竹罗故园。”诗人在西村并没有发现什么新奇的东西,但他依然选择在这里定居,原因是这里有着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色
康侯叔招饮石亭是先宪副颐山翁别业 石亭:在今安徽歙县北。 康侯:指唐宋诗人杨巨源,曾为歙县令,因有“康侯”之称。 叔招:杨巨源的侄子杨肃,号叔招。此诗当作于徽州任内。 石亭山:即黄山的西海大峡谷。 铜峰:即铜壁峰,位于黄山前山玉屏景区。 翠微屏:指山峰如屏风一样,环绕着石亭,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观。 一涧萦回漾清浅:指一条小溪环绕在石亭周围,水面清澈见底。 数行嘉树当阶青:指门前有几行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