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寅
【诗句释义】 1. 手种东园菊:手种,亲手种植;东园,指自家的后园。菊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常见的植物之一,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 2. 吾非陶令贫:吾,我的意思;陶令,即陶渊明,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隐居田园而闻名,其诗《归去来兮辞》中“吾贫何所之”一句,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向往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这里用陶令的典故,暗示自己并不是因为贫穷才远离尘嚣。 3. 避人长解醉:避人
嫁女后之萧皋 沧洲宛转复潺湲,秋水之亭白石关。 落日倒看江口塔,回云遥属海门山。 不知何物风尘外,亦有吾生天地间。 过尽渔樵深此径,绿杨青桂向人闲。 【注释】 1. 沧洲:指沧海之滨的洲渚。 2. 宛转:曲折。 3. 潺湲:流水声。 4. 亭:桥。 5. 白石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6. 落日:太阳西沉时的景象。 7. 海门山:山名,在今江苏泰州市靖江县境内。 8. 风尘外
【译文】 清晨的阳光开始分照山岭,村庄里的人烟渐渐露出林间。 刺杉树丛像千道涧水般直立,毛竹林中一条小溪清澈幽深。 远去的大雁飞过霜雪覆盖的天空,高峰上空日气蒸腾如森森青峰。 听说我来访问汪参军父子,令郎已离开故地在山阴。 【注释】 1.初分:开始出现。 2.人烟稍出林:村中人家逐渐显露出来。 3.刺杉:一种常绿乔木,高可达数十米;这里形容高大挺拔。 4.千涧:指众多涧流,比喻多。 5.毛竹
注释: 开阁临秋色,高阳在柳梢。开阁即开门,指薛孝初来访。高阳,山名。在句中指代秋天的景色。 刈蔬深赖圃,割肉小充庖。刈蔬,割野菜;俎,古代的一种礼器,用于祭祀、宴会等。 不畏林中暑,山尊藉白茆。不畏,不惧怕。山尊,用茅草编织的酒器。白茆,一种茅草,用作盛酒器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薛孝初相见时的情景。首联写薛孝初的到来,如同久别重逢的朋友;颔联写诗人迎接客人,欣赏秋光
小溪 古道前朝墓,空山此日樵。 溪边水作碓,屋外竹为桥。 疏雨秋生热,轻风晚弄潮。 云霞正明灭,片月下青霄。 注释: ①小溪:指溪流细小、水流缓慢的河流。 ②小溪:指溪流细小、水流缓慢的河流。 ③古道:指古老的道路。这里用来形容道路两旁的景色古老而寂静。 ④空山:指山林空旷的地方。 ⑤溪边:指小溪旁边。 ⑥水作碓(duì):水被用来捣米,形容水流湍急。 ⑦屋外:指房屋外面的环境。 ⑧疏雨
这首诗由八句话组成,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包明臣高子登家大兄过萧皋 - 包明臣是诗中的主要人物,他的哥哥名叫高子登。萧皋可能是一座山或者一个地方的名字。"家大兄"表示兄弟中的排行较大的一位。 2. 荒祠双女门何向,委路三桥棹欲迷 - 荒祠可能指的是一座废弃的祠堂,双女门则可能是指祠堂的门。"何向"表示不清楚方向,"委路"可能是指道路。"棹"是一种划船的工具
【解析】 此诗是一首纪游之作,写诗人在秋日游览小庄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将秋天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其一,“秋云近海时时变”,意思是说,秋天的云彩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变”字写出了云彩的变幻无穷。这一句为全诗定下基调,以写景为主,抒发感慨。 其二,“乱水绝怜人并过”,意思是说,秋天的江水乱流不息,连人也要过河。“绝怜”是说非常可怜的意思。“人并过”是说人们要一起过江
自惜先人业,初成独树斋。 院风吹白帻,径草湿青鞋。 梅福还藏市,庞公不出街。 新篘竹叶好,落日见吾侪。
独苦伤时切,谁应绝俗高。 晚天青似玉,秋雨白如毛。 院柳风频舞,檐蝉日更号。 二湖新水绿,莫使负渔舠。
浦溆潮偏到,林居水自嘉。 风禽争楝子,霜雁挈芦花。 把酒唯楼静,听钟与郭赊。 村村初种麦,翠色满晴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