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如璋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春花春树压江湄,肠断宫人斜里时。 若非秦女磨笄冢,自是湘灵鼓瑟祠。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 1. 诗句解析:《竹叶庵文集》中有两首名为《晚泊慈姥矶下二首》的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二首。陆游在这首诗中描述了自己站在慈姥矶下的感受和所见之景。第一句“春花春树压江湄”,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朵和树木覆盖了江边,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在明代诗人陶安的《烽火矶二首 其一》中,"一矶突兀撼江空,敌国孙刘在眼中。"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雄伟的景象,矶石突兀地矗立在江边,仿佛能够撼动整个天空,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诗句中的“敌国孙刘在眼中”则隐喻着历史上的纷争和对抗,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国家的兴衰。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译文: 一块巨石突兀地耸立在江面上,仿佛能撼动整个天空
一矶突兀撼江空,敌国孙刘在眼中。 不惜珠沉龙窟里,断魂飞入永安宫。
春花春树压江湄,肠断宫人斜里时。 若非秦女磨笄冢,自是湘灵鼓瑟祠。
沈如璋(1546年—1618年)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字稚圭,生于明朝的崇德年间。他在万历年间担任太学生,这一身份显示了他当时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社会认可度。在文学领域,沈如璋以其丰富的作品集和深邃的艺术造诣闻名于世。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还留下了多首传世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的感悟
沈如璋(1546年—1618年)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字稚圭,生于明朝的崇德年间。他在万历年间担任太学生,这一身份显示了他当时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社会认可度。在文学领域,沈如璋以其丰富的作品集和深邃的艺术造诣闻名于世。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还留下了多首传世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