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春树压江湄,肠断宫人斜里时。
若非秦女磨笄冢,自是湘灵鼓瑟祠。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春花春树压江湄,肠断宫人斜里时。
若非秦女磨笄冢,自是湘灵鼓瑟祠。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

  1. 诗句解析:《竹叶庵文集》中有两首名为《晚泊慈姥矶下二首》的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二首。陆游在这首诗中描述了自己站在慈姥矶下的感受和所见之景。第一句“春花春树压江湄”,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朵和树木覆盖了江边,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第二句“肠断宫人斜里时”则表达了诗人对某种特定情境或人物的深切情感。这里的“肠断”形容诗人因思念而感到极度悲伤。第三句“若非秦女磨笄冢”,通过提及“秦女”,诗人似乎在寻找某种文化或历史背景的象征,而“磨笄冢”可能指的是一个与女性相关的古迹或象征。最后一句“自是湘灵鼓瑟祠”则将焦点转移到了另一位神灵上,可能是对音乐或文化的另一种致敬。
  2. 译文:春天的花朵和树木覆盖了江边,使我在斜阳下感到无比悲伤。如果不是秦代的女子在磨笄(古代女子用来梳理头发的工具)的地方埋葬,那么一定是湘灵在鼓瑟的祠堂。
  3. 注释与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以及对于特定历史或文化符号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感悟。诗中的“肠断宫人”、“若非秦女”、“自是湘灵”等词汇,不仅富有文学色彩,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陆游作品中的佳作。同时,它也是理解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这首诗不仅是陆游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他文化情怀和历史意识的体现。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符号的引用,诗人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历史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抒情诗,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