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藻
【注释】 山奥寺:指山阴县的山阴寺。 已怯惊潮渡:已经感到害怕,怕在涨潮时过河。 还忧复岭登:还担心再登上这座山岭。 逢人多问数:遇到很多人就打听去处。 投宿只寻僧:投宿就找和尚住宿。 野饭农夫怪:在野地里吃饭,让种田人很奇怪。 山行稚子能:在山上行走,让小孩子也能走。 朝来那得尔:早上怎么能够到这里。 前路好飞腾:前面的路很好,可以飞跑。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人到山阴游览,先从山阴寺写起
译文: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但草已长满原野。春归却让我感到如此匆忙,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人的生命有限,而心中的感受无穷无尽。如果我想表达我的感慨,却又担心像以前一样被误解,我犹豫着是否要在你身旁多停留一会儿。人生至此,我不想再留恋那些流逝的时光,不再珍惜那些曾经拥有过的光阴。 - 注释: - 宿草纵横绿:指春天来了,草地又恢复了生机,草丛中充满了绿色。 - 百年知有尽:人生短暂,只有百年时间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犹带他山润,来依宴坐深。 - 犹带他山润:比喻自己的才华如同山上的水珠一般,虽然来自不同的源泉(比喻),但仍然能滋润和丰富自己。 - 来依宴坐深:意指自己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依然能够融入并得到深厚的接纳和滋养。 2. 谁云秋露滴,能节海潮音。 - 谁云秋露滴:疑问句式的反问,询问谁是知道秋露如何滴落的? - 能节海潮音:形容秋天的露水就像海浪的声音一样
诗解: 1. 首联“久忆南烹好,今朝放箸空”,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烹饪美食的长久记忆和现在品尝时的无奈感。南烹指的是南方的烹饪方法或食物,这里的“好”可能是指美味、精致。但如今,作者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健康问题或其他个人原因)无法享用这道佳肴,只能放下筷子,内心充满了遗憾。 2. 颔联“短箱倾碎碧,纤指剥轻红”,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对美食的渴望和无奈。这里,“短箱”指的是小巧的箱子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节物兼暄暑”,暑:热。节物:指时节和物品。暄:暖和,温暖。暑气渐消,天气转凉,节令与物品都适宜了。“川原半雨晴”。川原:河流、田野。半雨晴,雨过天晴后的一半,即阴晴相半。“雉场时一雊”,雉:野鸡。雊:鸟鸣叫声。雉场上不时有野鸡鸣叫。“蛙亩忽齐鸣”,蛙:青蛙。齐鸣,声音同步
【注释】 过临平二首:作者任临安(今浙江杭州)通判时,曾两度经过临平山,写了《过临平二首》抒发自己的感慨。凉生岸:指秋凉初至。钩帘坐小窗:诗人坐在小窗下,钩起窗帘,以避秋风寒气。麦风能起柁(gǒu):即“麦风轻扬”。柁是船的帆篷索结处,用竹木等制成,用以固定帆篷并使之鼓满风。梅雨不鸣江:指江南梅雨季降雨,水声潺潺,但并不发出响声,与北方的雨滴打在瓦上、树枝上的声音不同。 折:折断,比喻心情沉重
【解析】 题干中要求“逐句释义”与赏析,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的把握,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审清题干,确定答题方向。本诗是王维的《天长道中》一诗中的第一、二首,全诗写诗人在天长的道中,所见所感。 第一首:“十年游历地”,诗人在天长道上行走,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第二首:“客子故难忘”,诗人感叹自己虽然身在旅途之中,但内心却始终无法忘记故乡。 第三首:下马寻遗老
欲吊沈冤处,春江只自深。 锄耰元聚守,坞壁要先侵。 吉语行看报,穷愁有底禁。 檐花应好在,准拟报同襟。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欲吊沈冤处,春江只自深 - 注释:想要在沉冤之地寻求安慰,春天的江水却显得更加深沉。 - 译文:想要在被冤枉的地方寻找安慰,却发现春天的江水也显得格外深沉。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他试图在被冤枉的地方寻找心灵的慰藉
注释: 1. 拥衲无馀事,时闻起柁声——我抱着僧衣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偶尔听到船舵划动的声音。 2. 水烟犹作暝,霜鹊已嬉晴——水面上的雾气还笼罩着黄昏,而天空中飞过的喜鹊似乎也在嬉戏着晴朗的天空。 3. 淼淼人归路,悠悠岁晚情——在茫茫的江面上,人们踏上回家的路,而岁月渐远,情感也渐渐深沉。 4. 只应江海外,随处著馀生——我只知道在江海之外,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余生。 赏析:
【注释】 临平:地名,位于杭州西湖西面。二首:《过临平》为五言绝句,共两首,此为第二首。九霄路:指仙界,意即高远的神仙居所。“身老”句:谓因年高而变得体弱多病,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轻浮。“天阔鸟双下”:指天空广阔,鸟儿成对飞下。“晓来何似雨”:意为早晨醒来时,看到春雨如注,景色如画,与过去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相比,现在真是大不一样了。“半岩扉”:指门半掩,形容山中隐居生活。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