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
这首诗是诗人在四月时节,应吴太参之邀,来到山中,看到山云护着山亭,蒲葵被雨水打湿,鸂鶒在池塘里鸣叫,田间水渠暗流,炊烟袅袅升起,远处的村庄冒着炊烟,诗人不禁感叹:不要催促那急雨如雷,让那些干枯的草木得到滋润,才能生机盎然。 注释: - 谁挽天河:谁在牵引天上的天河?比喻天空中的雨。 - 四月翻:四月天翻地覆,形容雨势大。 - 山云晓护使君轩:山中的云雾早晨环绕在山亭周围。使君
【注释】嵓:山岗。栖:栖息。寡俦匹:孤独。裁:裁剪,这里是形容幽思无边无际。阁:关闭。江光:江水之光。转空:指天旋地转。语屑:语声。锵:形容声音响亮。琴台:泛指弹奏琴的地方。日暮:傍晚。看犹落:看着太阳还未落下。罢钓回:收起钓竿回来。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历江南时所作的七言律诗。诗人以“四景”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色图画。此诗首联写景抒情,颔联写雪、江、日暮等自然景观,颈联写听觉
颍江归自南昌 从诗题可知,此诗是作者在一次远游之后回到家乡时所作。“颍江”指的是颍河,“归”则表示返回。 译文:你远离家乡,在南昌的路途中遇到了风雨,但最终还是回来了。 注释:颍江 - 指江西省的颍河。南昌 - 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省会城市。 赏析:首句直接点明主题,表明自己这次远游的目的和结果。次句通过对比来强化这种结果,即虽然遭遇了风雨,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家乡
这首诗是作者在十五夜月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致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首句“圆魄初升万象奇”,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月亮初升,照亮了整个世界。这里的“圆魄”指的是明亮的满月,而“初升”则表示月亮刚刚升起。整个句子通过“万象奇”来形容这个美丽夜景的神奇和壮观。 次句“霁光先泛碧梧枝”,描述了雨后的景色。这里的“霁光”指的是雨后天晴的光芒,而“碧梧枝”则是形容梧桐树上露水滴滴落下的声音
梅花喜见一枝横,瓦雀连声报晓晴。 注释:梅花在枝头盛开,喜人的景象;连着的鸟儿在鸣叫,报告清晨的到来。 三日泥穿东郭履,六年人住楚江城。 注释:经过三天的时间,我的鞋子已经磨破,而我已经在那里生活了六年。 川融石水源源动,林晏春云处处生。 注释:山间的溪流清澈流动,林中的春天的云彩四处飘散。 满面条风吹不断,閤山晴雪笠边明。 注释:满山遍野的柳条随风摇曳,如同没有尽头的白纱巾一样。
【注释】 秋日游慧力寺:秋,指秋季。慧力寺,位于江西九江,为唐代著名佛教寺院之一。秋日游寺,是唐代文人常见的题材。其二,是第一部分的第二首诗。 村径萧萧二里长,寻幽翻讶与僧忙。 竹廊旧忆题诗处,莲社新开选佛场。 落日疏钟遥渡水,晚风黄叶暗惊霜。 忽从伏马桥边过,往事今因尽可伤。 【赏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在写景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 首联“村径萧萧二里长,寻幽翻讶与僧忙
注释: 1. 坐听檐虚泻沸涛:坐着听着屋檐下水流的声音,像沸腾的雷声。 2. 也知真宰养民膏:也明白这是上天在养育人民。 3. 北窗梦觉增絺绤:在梦中从北方窗户醒来,感觉到了凉爽。 4. 南亩人归罢桔槔:南面的田地上的农民结束了农活,停下了灌溉的工具。 5. 乡赛入村喧社鼓:乡村的集会中传来了喧闹的鼓声。 6. 野塘生水受渔舠:田野里的池塘里生长着荷叶和荷花。 7. 雨师先及公田足
下面是对这首刘基所作的《雨中三首 其一》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解读: - “尽日高斋听雨眠”,描述了诗人整日坐在高斋中,静静地聆听着雨声入睡的情景。 - “数声春燕语梁边”,春天的燕子在梁上鸣叫,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 “旧矶水涨知多少”,通过提及旧时的矶石以及水位的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2. 译文: - 整日里,诗人在高高的书房中静听雨声入眠
注释: 一、自从我狂放地歌唱,就有去的船了。 陇云巴月溯河流:指四川一带的山峦云雾缭绕,河水奔流不息。 二、剑光远射峨眉雪,客思闲消鹦鹉洲:意思是说,剑光在远处闪耀,映照着峨眉山上的白雪。我的思乡之情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消失。 三、乡国又逢听雨夜,天涯重忆寄书秋:意思是说,在家乡又遇到了听雨的夜晚。我在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常常怀念着过去寄给家乡的信,秋天的时候,我总是要想起家乡的风物。 四
十四夜月 夜久谁家旧镜悬,清光仍欠一分圆。 - 夜已深,是谁家的旧镜子还挂在窗外?月亮的光芒似乎不够圆满。 吴刚不解斲轮意,李白虚传问月篇。 - 吴刚虽然在不停地砍伐仙树,但他不明白造车轮的意义;李太白则虚心地写下了《问月》这篇诗篇。 兔影斜含丹桂陌,鸾声细堕白榆烟。 - 兔子的影子斜斜地映照在丹桂小路上,鸾鸟的叫声细细地飘荡在白榆树间。 玉楼仙梦今非昨,天步云骖付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