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魄初升万象奇,霁光先泛碧梧枝。
清虚露堕疑蟾泣,沧海书来讶凤迟。
灵谷山高曾对酒,洞庭秋好记题诗。
广寒仙乐开香宴,法喜应拈玉笛吹。
这首诗是作者在十五夜月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致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首句“圆魄初升万象奇”,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月亮初升,照亮了整个世界。这里的“圆魄”指的是明亮的满月,而“初升”则表示月亮刚刚升起。整个句子通过“万象奇”来形容这个美丽夜景的神奇和壮观。
次句“霁光先泛碧梧枝”,描述了雨后的景色。这里的“霁光”指的是雨后天晴的光芒,而“碧梧枝”则是形容梧桐树上露水滴滴落下的声音。整个句子通过对雨后美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句“清虚露堕疑蟾泣”,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象。这里的“清虚”指的是清澈的天空,“露堕”则是指露水从树叶上滴落的情景。而“蟾泣”则是将月光比作月亮在哭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美丽和神秘。
第四句“沧海书来讶凤迟”,诗人以沧海为背景,描绘了一种宏大的景象。这里的“沧海”指的是大海,而“书来”则是指书信的到来。而“凤迟”则是形容书信到来的时间较晚,暗示着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五句“灵谷山高曾对酒,洞庭秋好记题诗”,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山上饮酒、写诗的美好时光。这里的“灵谷山”指的是庐山的一个山峰,而“洞庭秋”则是描述洞庭湖秋天的美景。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第六句“广寒仙乐开香宴,法喜应拈玉笛吹”,诗人想象自己在广寒宫(嫦娥居住的地方)享受仙乐,并邀请法喜一起欣赏。这里的“广寒仙乐”指的是仙境的音乐,而“法喜”则是佛教中的欢喜之意。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歌中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读来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