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风色澹,水落练花潭。
十步有芳酌,一茅还旧龛。
南山今昨是,夜菊醉醒甘。
怀愤义熙后,谁将此意参。
注释:
四景:指《诗经》中的《东山》《归去来兮辞》《涉江》《河广》。此诗为《涉江》的续篇。
九风:泛指秋风。
澹:淡。
练:白绢,这里形容水清澈如练,花潭:即练花潭水。
芳酌:美酒佳饮。
茅屋:用茅草盖的小屋。
南山:指庐山。
昨是今非:昨天和今天不一样了。
夜菊:指秋天的菊花。
义熙: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公元420年-422年)。
参:体会、体悟。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九日闲居》的第三首。全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起二句写秋景。“九秋风色澹”,意思是说,深秋时节的秋风清冷而淡薄,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接着,诗人写到“水落练花潭”,这里的“练”指的是清澈的水,而“花潭”则是美丽的池塘。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水澄澈、花朵盛开的美丽画面。
中间两句写诗人的闲适生活。诗人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享受着闲暇时光,品尝着美味佳饮,欣赏着美丽的菊花,生活过得十分惬意。
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和不满。“南山今昨是,夜菊醉醒甘”,诗人感叹岁月如梭,昨日的南山已经变成了今天的模样;而夜菊虽然美丽却容易凋谢。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的愤慨之情。“怀愤义熙后,谁将此意参”,诗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充满了愤慨和不平。他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意,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