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
诗名:《竹枝词》 1. 第一句:别郎春尽似经年 - 解析:“春尽”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经年”则表达了时间的长久。整句传达了离别的情感,春天即将过去,但这种情感似乎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这里的“春尽”与“经年”结合,既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又突出了离别带来的情感沉淀。 - 鉴赏:这一句运用了对仗手法,通过时间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别离之苦的深沉与持久。 2. 第二句:暗掷金钗当卜钱 -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元宵节灯会的诗。下面是每一行的详细解读: 1. 鳌耸三神秀,巍巍凤阁前:鳌(一种海龟或大龟)高耸,象征着三神(指三位神仙)的壮丽景象,在华丽的凤阁前展现。 2. 四时调玉烛,万斛吐金莲:四时(春夏秋冬)调节着玉制的烛台,万斛(即万石)吐出金色的莲花。这里的“万斛”指的是巨大的花灯,用来形容灯火辉煌的场景。 3. 宝树祥光焰,璇穹璧月圆:宝树上闪烁着祥和的光芒
【注释】 九峰:指庐山的九个山峰,因形似九条巨龙盘绕而得名。溪水:指瀑布飞泻而下形成的水流。洞:指猿洞。碧萝:形容山间青翠的藤蔓。猿:指猿猴。 郁嵯峨:指山势高耸、连绵不断的样子。薜萝:一种植物,常缠绕树木生长。洞口阴阴长薜萝:指猿洞外藤蔓缠绕,显得阴暗幽深。 猿:指猿猴。仙成:传说中得道成仙的人。去:离去。石床:指岩石上天然形成的床榻。丹灶:指炼丹炉灶。碧苔多:指丹灶周围长满了绿色的苔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属于应制诗。应制诗是皇帝为臣子所作,要求对仗工整、押韵规范。此诗应是应诏之作,颂扬圣明之主。 下面是每句的解释: 1. “圣主临天位”:这里的“圣主”指的是英明的君主,他们统治着天下,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2. “仁恩被八荒”:仁德的皇恩遍及四方,没有边际。"八荒"指全国各地,也泛指整个宇宙。 3. “明时呈异质”:在明智的时代,展示了不同寻常的品质。 4.
【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谢秀才:指诗人的朋友。南归:到南方去。粤(yào):广东,今广东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雪霁秦淮野水生”,大雪过后,秦淮河畔的野水涨起来了。“雪霁”是说下过雪后天气晴了,“霁”就是雨雪停止的意思。 “客中无奈别同声”,“客中”指在异乡做客。“无奈”意思是没有办法,无可奈何。这句的意思是:我处在异乡
【注释】晦堂:晦庵禅师号。柏山:在江西,晦庵曾于此讲学。锡:古代僧侣所持的锡杖。 这首诗是诗人为晦庵禅师送别回柏山而作。全诗以“送”字为主笔,首联写诗人送师归去的情景,颔联写吴楚两地之遥和晦庵的宦情,末联写送别后的乡情
【注释】 淳安:地名,在今浙江淳安县。 都门:京城的城门。 严陵:地名,在今浙江桐庐县西。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池景大之淳安训导而作。首句写诗人因惜别而感伤,第二句写送别的情状,第三句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四句写友人去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但感情真挚深沉,感人至深
湓江敷教雨,京国重吹嘘。 共载词林笔,新成大典书。 赐金分内帑,置酒驻行车。 惆怅都门别,那堪迫岁除。
乡园何契阔,客路重绸缪。 暑雨三桥月,凉风孤馆秋。 离筵燕市酒,归棹淅津舟。 明到睢阳郡,题诗慰别愁。
都门秋欲尽,雨雪已霏霏。 顾我同为客,怜君未授衣。 计程还朔漠,归思绕庭闱。 别去重回首,长空一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