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尽都门惜解携,客中送客意凄凄。
明朝疋马严陵道,无那青山杜宇啼。
【注释】
淳安:地名,在今浙江淳安县。
都门:京城的城门。
严陵:地名,在今浙江桐庐县西。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池景大之淳安训导而作。首句写诗人因惜别而感伤,第二句写送别的情状,第三句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四句写友人去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但感情真挚深沉,感人至深。
酒尽都门惜解携,客中送客意凄凄。
明朝疋马严陵道,无那青山杜宇啼。
【注释】
淳安:地名,在今浙江淳安县。
都门:京城的城门。
严陵:地名,在今浙江桐庐县西。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池景大之淳安训导而作。首句写诗人因惜别而感伤,第二句写送别的情状,第三句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四句写友人去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但感情真挚深沉,感人至深。
【注释】 湓江:指江西的湓江。湓江是长江支流,发源于江西宜春县。敷教雨:喻恩泽如甘雨。京国:京城,这里泛指朝廷,即帝都或首都。吹嘘:吹捧,捧场。词林笔:文学创作。大典书:皇帝诏令或帝王诏书等重要文书。赐金分内帑:赐予金钱在国库中。内帑:国库中储存的钱财。置酒驻行车:设宴饯行。车:车子,这里指送行者的车子。惆怅:悲伤、愁苦。那堪:怎能忍受?迫岁除:临近年终时。 【赏析】
乡园何契阔,客路重绸缪。 【注释】:契阔:久别;重:重复。形容离乡背井时心情愁苦。 【赏析】:首二句是全诗主旨所在,写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哀伤与愁思。“契阔”意为长久别离,“重绸缪”指反复思考、牵挂。诗人在异乡他乡,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情自然十分深切。 暑雨三桥月,凉风孤馆秋。 【注释】:暑雨:夏季的雨水。三桥:地名,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南。孤馆:孤单的客舍。 【赏析】:这是第二联
解析: 1.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廿八人中最白眉" —— 此句表明在众多的人中,他(诗人)是其中最年长的。在这里,“廿八”可能指年龄,“白眉”通常用来形容老年人的眉毛,象征着经验丰富和智慧。 - "相逢每恨识君迟" —— 每次遇到时都遗憾不能更早地认识此人。"相逢" 指的是相遇或者相会,“恨”表达了对这种情况的遗憾或不满。 - "虚心犹抱霜台节" —— 虽然心怀谦虚,但仍然保持着清高的节操
【注】都门:京城城门。同为客:一起作客。朔州:今山西朔县,是宇文冈的故乡。 都门秋欲尽,雨雪已霏霏。 顾我同为客,怜君未授衣。 计程还朔漠,归思绕庭闱。 别去重回首,长空一雁飞。 注释译文赏析: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后四句写别后的怀想。首二句写在京城送别友人,正值深秋,秋意将尽,寒气逼人,而友人却身披风雪,冒严寒来到京城。这两句看似平常无奇,其实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关切
【注释】 凤台:指福州城。腊尽:腊月结束。离声:离别之声。行色:出行的装束。斗酒:一斗酒。闽中:今福建地区。严濑:地名,今福建省建瓯县西。严濑孤帆:指诗人乘船远行。严濑:山峡名,在今福建建瓯县西北。闽中:指福建地区。夸盛事:炫耀当地的盛大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于凤台冬尽时告别友人林邦楚,嘱他书信成后即还吴航,自己将北行。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风格沉郁顿挫。首联描绘了一幅送别图
寄二甥 译文: 好久没见到你的外甥了,我非常想念他,就像断了肝肠一样。 龙龛曾经听到过雨声,雁塔曾经回忆起酒杯的芳香。 心志如白水清澈常在,事业如青毡茂盛不荒。 等到将来再相见的时候,希望你不要只比魏元阳还要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外甥的信,表达了对外甥的关心和期望。首句“不见吾甥久,相思欲断肠。”直接点明写信的原因是因为长时间没有见到外甥,所以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思念。这种相思之情
隐居 庞君居鹿门,郑子耕谷口。 西山蕨正肥,此乐君知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隐士的隐居生活。首句“庞君居鹿门”和“郑子耕谷口”,分别描述了他们的隐居地点——鹿门山和谷口,这是古代著名的隐居地。接下来两句“西山蕨正肥,此乐君知否”则描绘了他们隐居生活的惬意和满足,表达了他们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满足。整体而言,诗中通过描述具体的隐居地点和生活状态,展现了隐士们的高洁品质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注释】 文园:汉赋家司马相如的号。 栗里:地名,在四川江油县西。相传汉代司马相如是此里的隐士,所以称其隐居之地为“栗里”。 相如:指司马相如,这里代指陶潜。 毗陵:地名,在今江苏宜兴县。 看花况是春风后:意谓春日里去观赏百花。况,何况;更。 何事:何须;何必。 都门:京城长安。 临岐:面对岔路口,引申为人分别时依依不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写陶仲钧归长乐
首石峰南祖帐开,山花堤柳送离杯。 百壶酒尽青骊远,五緉风来彩鹢催。 楚地传说徐稚的隐逸故事,汉代重用贾谊的才能。 新诗不需题函寄去,乘兴一同吟咏至凤台。 注释: 首石峰:指著名的首阳山,相传这里是老子出关之处。这里借指高廷礼应举进京的地方。 祖帐:饯行时设的帐篷,也泛指饯行宴。 山花、堤柳:分别指山间的花朵和堤岸旁的柳树,都是离别时人们常常折取赠别的花草。 离杯:离别时用来盛酒的杯子。 百壶酒尽
注释: 绿水映着柴门,碧山环绕着房屋。 长久以来忘却了世俗的纷扰,白鸥是我最好的朋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自在的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愿望。 首联“绿水映柴门,青山绕环堵”。“绿水”“青山”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景象,它们与“柴门”“环堵”(即房屋四周)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诗人通过描绘这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颔联“机心久已忘,白鸥是吾侣”
【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谢秀才:指诗人的朋友。南归:到南方去。粤(yào):广东,今广东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雪霁秦淮野水生”,大雪过后,秦淮河畔的野水涨起来了。“雪霁”是说下过雪后天气晴了,“霁”就是雨雪停止的意思。 “客中无奈别同声”,“客中”指在异乡做客。“无奈”意思是没有办法,无可奈何。这句的意思是:我处在异乡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元宵节灯会的诗。下面是每一行的详细解读: 1. 鳌耸三神秀,巍巍凤阁前:鳌(一种海龟或大龟)高耸,象征着三神(指三位神仙)的壮丽景象,在华丽的凤阁前展现。 2. 四时调玉烛,万斛吐金莲:四时(春夏秋冬)调节着玉制的烛台,万斛(即万石)吐出金色的莲花。这里的“万斛”指的是巨大的花灯,用来形容灯火辉煌的场景。 3. 宝树祥光焰,璇穹璧月圆:宝树上闪烁着祥和的光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属于应制诗。应制诗是皇帝为臣子所作,要求对仗工整、押韵规范。此诗应是应诏之作,颂扬圣明之主。 下面是每句的解释: 1. “圣主临天位”:这里的“圣主”指的是英明的君主,他们统治着天下,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2. “仁恩被八荒”:仁德的皇恩遍及四方,没有边际。"八荒"指全国各地,也泛指整个宇宙。 3. “明时呈异质”:在明智的时代,展示了不同寻常的品质。 4.
【注释】 九峰:指庐山的九个山峰,因形似九条巨龙盘绕而得名。溪水:指瀑布飞泻而下形成的水流。洞:指猿洞。碧萝:形容山间青翠的藤蔓。猿:指猿猴。 郁嵯峨:指山势高耸、连绵不断的样子。薜萝:一种植物,常缠绕树木生长。洞口阴阴长薜萝:指猿洞外藤蔓缠绕,显得阴暗幽深。 猿:指猿猴。仙成:传说中得道成仙的人。去:离去。石床:指岩石上天然形成的床榻。丹灶:指炼丹炉灶。碧苔多:指丹灶周围长满了绿色的苔藓。
【注释】晦堂:晦庵禅师号。柏山:在江西,晦庵曾于此讲学。锡:古代僧侣所持的锡杖。 这首诗是诗人为晦庵禅师送别回柏山而作。全诗以“送”字为主笔,首联写诗人送师归去的情景,颔联写吴楚两地之遥和晦庵的宦情,末联写送别后的乡情
【注释】 生公:指佛陀,这里指佛教。色相:佛性。几重:重重,多层。龙龛:佛经名,即《龙藏》。飞锡:指行脚僧。 【赏析】 这首偈诗是诗人寄赠灵峰无垢上人的一首和韵诗作,表达了他对上人的仰慕之情。首句写生公说法,色相前隔重山。次句遥想龙龛才出定,又还飞锡下灵峰。三、四两句,写上人远游而来,与自己同参佛性。“生公”指佛陀,这里指佛教。“色相”是佛性,佛性本来清净无染,不受任何尘世污染的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