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垲
蛾眉亭下路出自《怀古堂和陈梦斗诗》,蛾眉亭下路的作者是:陈垲。 蛾眉亭下路是宋代诗人陈垲的作品,风格是:诗。 蛾眉亭下路的释义是:蛾眉亭下路:指通往蛾眉亭的道路。蛾眉,比喻女子细长的眉毛,此处可能代指美丽的景色;亭,是一种供人休息的亭子;下路,指通往亭子的道路。整句描绘了一幅通往美丽景色的道路景象。 蛾眉亭下路是宋代诗人陈垲的作品,风格是:诗。 蛾眉亭下路的拼音读音是:é méi tíng
望岳亭 秋来无雁过峰前,万丈衡山隔楚天。 人事炎风兼朔雪,功名铜柱复燕然。 漫凭兜率三生石,遥望沧洲一点烟。 愧尔山灵岂相笑,东归已买洞庭船。 注释与赏析: 1. 秋来无雁过峰前:秋天到来时,连飞鸟都没有经过这座山峰,说明其地势之高,使得人迹罕至。 2. 万丈衡山隔楚天:衡山的巍峨让天空仿佛被隔断,形容山峦之高大壮观。 3. 人事炎风兼朔雪:人事纷扰中,还伴随着炎热和寒冷的天气变化。 4.
【注释】 濂溪:指江西的濂溪书院。濂溪,水名,在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此为一地名。 炎方:炎热的地方。 寒作雨:天气寒冷时降雨。 雪窦:山名,即浙江天台山的雪窦山。淡生烟:烟雾缭绕如淡薄的水汽升腾而起。 地脉通洙水:地脉,指大地;洙(sū)水,古水名,流经山东曲阜。 天瓢洒洛川:天瓢,天空之形似瓢者,指云。洛川,即洛阳川,在河南。 就观空眼界:观赏空旷的景致,意即观看自然风景。 掬饮灌心田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蛾眉亭下路,舟楫几经过。” - 关键词:蛾眉亭 - 注释: 位于安徽歙县的一座亭子。 - 赏析: “蛾眉亭”可能是指历史上有名的女子或美女居住或游览过的地点,这里借指诗人心中向往或感慨的地方。 - 关键词:舟楫 - 注释: 船和桨,泛指水上交通工具。 - 赏析: 暗示诗人经常通过水路出行,可能是为了探访自然美景,也可能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或心境。 2.
这首诗是作者在亭上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于亭名"极目"的理解。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谁知极目名亭意,不在登临与品题。 译文:谁能知道"极目"这个名字的寓意,不在于登高望远或是品评其价值? 注释:"极目"字面意思为极尽目光之能,引申为放眼望去,远眺的意思。在这里,作者反问读者,"极目"之名究竟有何深意,难道仅仅是为了登上高处去观察世界吗?或者是为了在欣赏风景时对景物进行评价和品味
【注释】 万里:形容长江之长。 天与限:天然给予的界限。 东南吴楚:指长江下游以南地区,古时属吴国、楚国地域。 何人者:谁。英□□: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黄盖。 提:率领。 鞭:指南方孙权。指代孙权率领的军队。 孟德:指曹操。舳舻(zhú lú):古代战舰上前后排列的船桨。烟赤壁:泛指长江中的赤壁山。 佛狸:指北魏军队的统帅拓跋焘。瓜步:今江苏省六合县东的瓜步山。 问波涛:向波涛发问
出郊观稼 几个月里两度出郊外,劝农又来观庄稼。 当初说麦田垄畔春,如今已到稻畦夏。 女红彩线余,丁黄耘耔暇。 暄凉虽不齐,晴雨倏忽乍。 百丰未为多,一歉诚所怕。 蠲逋广上恩,平粜裁米价。 毫发可及民,岂不念夙夜。 注释:出郊外:离开家。观稼:看庄稼长势如何。麦垄:指麦田。今已:现在。女红:妇女的纺织活计。丁黄:指农民的锄草、除虫等农活。暄凉:指天气的暖和或寒冷。倏忽:忽然。百丰:一百顷丰收。蠲逋
蛾眉亭下路,舟楫几经过。 晚识黄山面,新添白发多。 学仙徒化鹤,病偻喜名驼。 四上江湖请,金章许换蓑。
数月两出郊,劝农复观稼。 始言麦垄春,今已稻畦夏。 女红彩纴馀,丁黄耘耔暇。 暄凉虽不齐,晴雨倏忽乍。 百丰未为多,一歉诚所怕。 蠲逋广上恩,平粜裁米价。 毫发可及民,岂不念夙夜。 昔有王长官,筑堰它山下。 惠利久益博,神灵此其舍。 泓深或龙蛰,坚屹无蚁罅。 定为三七分,酾为数十汊。 石梁贯云涛,谁敢著足跨。 流沙从何来,疑有物驱驾。 人力几淘浚,壅淤仍障坝。 旦功终此惠,去沙而变化。
万里长江,天与限、东南吴楚。何人者,提英□□,指鞭欲渡。 孟德舳舻烟赤壁,佛狸心胆寒瓜步。问波涛、说尽几英雄,今犹古。中原地,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