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吴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然后逐句解读其内容和思想情感,同时要注意分析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还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万里风烟接素秋,月华星彩坐来收”“水晶帘外金波下,几度高吟寄水流”进行鉴赏,注意从炼词造句、意境描绘、表达技巧等角度思考。 首联“万里风烟接素秋,月华星彩坐来收”
注释:碧落,碧空,指天;摇光霁后来,指日出时天空中的霞光和雨后的晴光交相辉映;独寻,独自寻找;春色,春天的景色;高台,高处的平台;涛翻,波浪翻滚;极浦,远处的水边;烟霞外,指在水雾之外;日照澄江,阳光照耀着清澈的江流;红雾开,指江面上的雾气散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诗人独自登上高处的平台,欣赏着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色。诗句“碧落摇光霁后来
【注释】 沪城:指上海市,今属上海。八景:即松江的“白鹤观”、金山的“招隐寺”、崇明的“东滩”、南汇的“月湖”,嘉定的“秋雪庵”,宝山的“罗店”,青浦的“淀山湖”,吴淞的“炮台湾”。集唐:唐代诗人的诗作汇集成册,供人阅读、学习、吟咏和鉴赏。乔木:高大挺拔的树木。荒城:荒凉的城市。古渡头:旧时的渡口,多用于地名。暮天:傍晚的天空。初雁起沙洲:大雁初飞时,在沙滩上留下行踪。野烟:指郊外的烟雾。秋水
【注释】 沪城:指今上海市区。黄浦江是上海的一条主要河流,因水质清澈得似明镜而被称为“黄浦”,又因流经市中心而被称为“浦”。练:白色的绢帛,此处指水色如绢帛般清澈透亮。台:指上海的外滩。徘徊:形容景色美丽,使人流连忘返。连山:比喻江水与天相接处的景象。喷雪:形容水花四溅,如同飞雪一般。 【译文】 江水颜色分明,像白色的绢帛缠绕着平台,向东远望,景色十分美丽,令人流连忘返。风翻动白浪,波浪层层叠叠
【注释】 江皋:江边。霁,雨雪停止。徘徊:回旋、缭绕。风卷沙汀玉作堆:风把沙滩上的积雪吹起,如同堆积如山的玉堆。闲:闲暇。了然:明白、清楚。画图:画中的景致。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沪城(即今上海)的江皋霁雪,诗中用“六龙”暗指雪花。全诗写景,却不见雪,而是写雪后江边的景象,以景托情,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六龙寒急光徘徊”,是说六条龙在寒冷的空气中急速地移动着,而那光线也来回回旋
沪城八景集唐 其六 凤楼远眺 月色江声共一楼,闲云潭影日悠悠。 雕栏玉砌应犹在,凤去台空江自流。 注释:沪城八景指的是上海的八个美丽景色,这里指代的是黄浦江边的景观。月色江声共一楼,意思是月光和江水的声音与高楼融为一体。闲云潭影日悠悠,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闲散的云彩、清澈的水面、悠长的阳光。雕栏玉砌应犹在,意思是曾经华丽的栏杆和台阶依然存在。凤去台空江自流,意思是曾经的凤凰已经离开
沪城(指松江一带)的八景之一是“吴松烟雨”。 江面上雨丝纷飞,江边草地与江水齐平,江上生长着青草。 岸边的野花被雨水打湿,显得绿意盎然,一片青翠。 我尽情地欣赏着这如画的景色。 远处的山峦被薄雾笼罩,若隐若现,令人神往
碧落摇光霁后来,独寻春色上高台。 涛翻极浦烟霞外,日照澄江红雾开。
江色分明练绕台,水天东望一徘徊。 风翻白浪花千片,涛似连山喷雪来。
江雨霏霏江草齐,江蓠湿叶碧萋萋。 胜游恣意烟霞外,青霭横空望欲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