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含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邙坂云林: - 关键词:邙、坂、云、林 - 注释:这是对地理位置和地形的描述。“邙”指的是邙山,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坂”是山坡或山梁;“云”指云朵,这里可能暗喻云雾缭绕;“林”指树木密集的地方。整体上,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地势较高、四周被山林环绕的山坡。 - 赏析:通过地理环境的描述,为后续的自然景观描写铺垫背景。 2. 邙坂郁嶙峋: - 关键词:邙、坂、郁、嶙峋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再结合选项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即可。此题的注释已经给出,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伊阙石洞”:伊阙,即龙门山;石洞是伊河上游的一个峡谷中的溶洞。龙门,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伊河流经此地,因水势湍激,两岸峭壁耸峙,河水飞泻如注,形成壮丽奇绝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对于该题的要求,然后分析选项的内容,最后对照原诗进行比对、分析和判断。此题要求考生对诗句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从内容来看,这首诗描写了在洛水边赏景饮酒的情景;从形式上看,全诗四句,采用绝句的格式。 “苦被流莺唤”,意思是说:被流莺的歌声所唤醒,不忍推辞。“苦”,是说被流莺的歌声所唤醒而感到痛苦。诗人因被流莺的歌声所唤醒而不愿推辞
注释: 邙坂陵丘:邙山的山岭,陵墓。 雾断崇冈暝不开,陵丘错落入荒苔。 ——在浓雾中,崇山峻岭被雾笼罩,天色昏暗得无法开启,陵墓错落于荒草之中。 行人莫问山前道,古木猿声彻夜哀。 ——行人不要询问山路在哪里,因为古树和猿猴的叫声让人感到凄凉和悲伤。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邙山的崇岗、陵丘、荒苔等景物,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 “雾断崇冈暝不开”
渡伊水 行行伊水滨,露冷断芳尘。 马疾山迎我,船开岸别人。 涛声归石洞,佛影落云津。 千古双峰峙,九秋一雁宾。 悬崖栖薜荔,狭径转嶙峋。 欲问村中酒,寒砧动四邻。 注释: 1. 行行伊水滨:形容沿着伊河行走的情景。 2. 露冷断芳尘:指露水打湿了花草,使其变得冰冷,花瓣也散落一地。 3. 马疾山迎我:形容骑马在山路上疾驰的感觉,仿佛是在迎接你。 4. 船开岸别人:船只离开岸边,驶向远方。 5
伊阙神功 凿破苍山水径通,决排两岸古今雄。 泛舟驱马中天地,览胜何人颂禹功。 注释: 凿破了山,开辟了水路,使天地间的道路贯通; 冲开了两岸的大河,展现出古今以来的雄伟景象。 泛舟驱马,穿梭于天地间,领略这美景的人们,谁能不称赞大禹的伟大功绩呢?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大禹治水的诗。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这首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禹治水的壮举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结合注释和译文分析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比如“古冢何累累”,可从“古”字中体会出墓的主人是古代的人;“荆榛渺无际”
何代辟伊阙,年深古树芊。 两山分峭壁,一水下平川。 桂棹烟中境,昙花洞里天。 临风襟抱阔,石岸试温泉。
邙坂郁嶙峋,来龙远隔秦。 霞光通太室,翠色映天津。 猿啸千峰月,鹤鸣万籁春。 凭高俯城市,烟雨净芳尘。
凿破苍山水径通,决排两岸古今雄。 泛舟驱马中天地,览胜何人颂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