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正蒙
【释义】 黄华十曲,其四。下黄华:地名。在河南洛阳县西南。唐时诗人王维曾游于此。小祇林:寺院名。在嵩山中,唐人常游此寺。古树荒台:指寺院。岁月深:指时间久远。若到上方山更好:指到嵩阳观最好。上方山在嵩山北麓,有天封寺、中岳庙等,为道教胜地。水云闲处澹禅心:指嵩阳观的景色清幽,使人忘却尘世烦恼。 【译文】 在半山腰高结小寺院,古树荒台岁月悠长。 如果到上方山游览更好,水云之间闲适之处淡泊心境。
注释: 黄华十曲 其二 真珠帘 万叠云屏敞翠微,珍珠帘卷雪花飞。 汉家仙掌承浆露,漫道玉龙行雨归。 译文: 万叠云屏敞开了翠绿的微风,珍珠般的帘子卷起雪花飞舞。 汉朝仙人的手掌承受着清澈的甘露,难道说玉制的神龙正在下雨归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以生动的形象,展现了珍珠帘的美丽和珍贵。 首句“万叠云屏敞翠微”,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的景象
黄华十曲 其六 童正蒙 太行迤逦发昆崙,界破中原起孟门。苍翠万千皆突兀,谁言五岳独为尊。 注释:绵延的太行山脉从昆仑山延伸而出,穿越了中原大地,在孟门处分界。山上的苍翠树木千姿百态,高耸入云。谁能说五座大山独领风骚呢? 赏析:这首诗以壮丽的山水画卷开篇,勾勒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太行山脉图景。诗中的"太行迤逦发昆崙"不仅描绘了太行山脉的延伸,更暗示了其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注解】 黄华:指菊花。十曲:即《十菊诗》,是杜甫的五律组诗,共十首,写不同品种的菊花。其五:指第五题“可枕溪”一诗。潺湲(chán yuān):水流动声。幽人:隐者。濯缨(zhuó yīng):把帽子浸在流水里洗。 【赏析】 此诗以菊花为题材,写隐逸高士闲适的生活,风格清新隽永。 首联写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山前流水自潺湲,山上幽人高隐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写,起笔便点明题目中的“可枕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招提远插最高峰,水绕溪回抱伏龙”:招提山远远插入最高峰上,山环水绕像在拥抱一条伏卧的龙。诗人描绘了一幅招提山奇丽秀美的自然景观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下界钟声知客到,双松犹带白云封”:听到山下传来钟声,知道有客人来了;那棵双松树仍然被云雾缭绕着,仿佛还带着一丝云气
【注释】 1. 黄华:即黄花。十曲:指《黄庭经》共有十篇,每篇称为一“曲”。 2. 挂镜台:指挂在石磴上的镜台(或曰石台)。 3. 螺盘:形容石磴上像螺旋一样盘旋的台阶。 4. 红杏:指盛开着红花的杏花。 5. 常带飞泉作雨来:意思是花开得茂盛时,常常有泉水从高处落下,好像下雨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对黄花的观察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 紫石:紫色的石头,这里指紫石梯。 引危梯:从高处向下引伸的险峻的梯子。 软溅:水流轻轻溅起。 芙蓉:荷花。天削:高耸入云。故成蹊:因此便成为小路。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攀登紫石梯时所见的景色。 首句“丹崖百丈引危梯,软溅珠花湿紫泥。”描绘出了一幅紫石梯从高崖上垂下的景象。诗人用“丹崖”和“紫泥”这两个词语,形象地表现了紫石梯的颜色。接着
黄华十曲,其九 避暑宫如龙豪气五湖奇,石洞深藏事可知。 最是行宫今泯灭,倩人指点令人疑。 注释:黄华十曲中的第九曲是《避暑宫》。如龙豪气五湖奇,石洞深藏事可知:形容避暑宫如同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五湖之奇观尽在其中;石洞深处隐藏着许多历史故事,令人深思。最是行宫今泯灭,倩人指点令人疑:如今,曾经繁华无比的行宫已经荡然无存,只能让人通过旁人的指点来猜测当年的辉煌景象。赏析
【注释】 黄华:即黄茅岗。飞岩:高耸的山岩。乱水:湍急的流水。棼棼:草木丛杂貌。巃嵷:高峻貌。紫翠:青绿色,这里指山色。文:同纹,纹理。绿玉:指绿色的石头或树。频抛:多次抛掷。登绝顶:登上山顶。沾衣欲湿:衣服快要被水淋湿。惹:沾染;浸湿。残云:残留的云彩。 【赏析】 《黄华十曲》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咏山诗。首二句写黄茅岗上的山岩险峻陡峭、水流湍急。三、四句写登临山顶后的感受
注释:瀑布从高高的山巅直泻而下,像珍珠一样流淌,又像玉石一样飞泻。水流经过每一层山冈,最后汇入黄华水。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瀑布的诗。首句“瀑布高悬天际头”,描绘了瀑布高耸入云的景象。次句“珠飞玉泻漱龙湫”,则形容瀑布如珍珠般的晶莹剔透,又如美玉般洁白无瑕,仿佛在漱口洗刷着山中的龙宫。后两句“盈科渐达层冈去,浪说黄华水倒流”进一步展现了瀑布的雄壮与壮观。诗人以“盈科渐达层冈去”形容瀑布流经层层山岗